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敢於啃“硬骨頭”

  • 發佈時間:2015-01-11 06:27:1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三甲醫院知名專家的門診收費,不如計程車的起步價。”“老中醫琢磨大半輩子的中醫推拿,收費不如洗腳妹的捏腳錢”……這些活生生的現實,深刻地反映出當前我國醫療服務領域價格扭曲的尷尬與無奈。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這種畸形的價格形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打壓了醫療服務供給的積極性,加劇了醫療服務資源的短缺,最終卻帶來更為嚴峻的“看病難”問題。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醫療服務領域,在其他許多資源、能源等領域,由於價格改革滯後而形成的市場供給短缺的負面效應正在進一步顯現。例如,在污水處理價格長期偏低,民間資本缺乏積極性,只能依靠公共財政苦苦支撐;鐵路貨運價格長期沒有放開,民間資本只能“遠觀”,不敢投入。

  民間資本不敢投資、不願意投資,導致了一些商品和服務供給的短缺加劇,也造成民間資本流向産能本來已經飽和的領域,進一步加劇了白熱化競爭和産能過剩。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實行價格改革,有利於使合理的價格信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維護生産者的合法權益,調動生産者的積極性,形成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最終帶動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

  需要看到的是,我國價格改革已經進入到啃“硬骨頭”的攻堅克難階段。一些容易改革的領域已經基本上完成改革,有些商品和服務領域只需在已有的改革基礎上作進一步調整。不過,諸如鐵路、煙草、電力等領域的改革,涉及到體制機制等複雜問題,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改革理念、政策設計等方面要更加積極主動地適應新常態。我們必須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疏導價格矛盾,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係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抓緊制定價格改革方案,做到統籌配套,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價格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是推進市場化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我們既要敢於啃硬骨頭,也要平穩過坎,決心要大,步子要穩,有序推進,避免出現價格改革的“疊加效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