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幹群共唱一首歌

  • 發佈時間:2015-01-11 06:27: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倪偉齡、通訊員 張文羽報道: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黑龍江省龍江縣探索出一條群眾工作從被動管理到主動服務的“1+3”群眾工作法:建立黨員幹部聯繫群眾的“一個平臺”——群眾之家,“三項機制”——民情下訪、民事代理、民生線上。

  龍江縣縣委書記王兆憲告訴記者,開展“1+3”群眾工作法後,龍江縣整合現有的行政資源,由過去被動管理轉為主動服務。

  記者在一個社區的群眾之家遇到了前來辦事的村民謝玉海。老謝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一心村附近沒有銀行,想要領新農保養老金和各種補貼就要跑到50多裏外的鎮上去,來回一趟就要半天的時間。老謝到群眾之家反映了這個問題。沒過幾天,村上就開會説新農保養老金以及其他補貼由代辦員直接送到府,不用自己來回奔波了。記者了解到,龍江縣群眾之家成立以來,共接待群眾7.5萬人次,化解矛盾2681件,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9萬件次。

  “想要看看這個幹部是不是真的走進了群眾,就看看他的鞋上有多少泥巴。幹群關係搞不好,責任在幹部。”七棵樹鎮民事代理服務中心主任郭士軍説。

  在龍江縣,村幹部每人包一個屯,聯繫3至5戶農戶,建立健全問題收集、整理、處理、反饋機制和工作流程,實行分類處理、分級處理,對不能處理的問題及時向上級反映,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搭建起一條服務群眾的綠色通道。

  在龍江縣的幹部眼裏,下訪工作是一條與民溝通的熱線,這條線不但不能斷,而且還要暢通無阻。縣裏規定,縣直部門幹部每年進村入戶不少於10天,鄉鎮幹部不少於30天,村級和社區幹部不少於50天,並且每個月定期召開民情下訪日、民情懇談日等活動,暢通群眾意見和訴求傳遞渠道。同時還建立起民情聯繫卡、民情檔案制度,誰家反映什麼情況、遇到什麼問題、誰負責處理、如何解決的都在檔案裏一目了然。

  從過去的被動管理到如今的主動服務,從以往的幹部唱獨角戲到今天的幹群共唱一首歌,龍江縣通過實施“1+3”群眾工作法,轉變了幹部作風,凝聚了民心,維護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