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期貨:助力價格改革 呵護中國冷暖
- 發佈時間:2014-10-20 00:30:34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09年阿迪達斯給我們一筆訂單,他們報價很低,以當時14000元/噸的棉花價格計算,這筆買賣沒有盈利。不過,我們發現當時棉花期貨合約的價格是13000元/噸,就果斷接下單子,通過套期保值,隨買現貨隨平倉,到期貨合約交割時價格已漲到15000元/噸,一筆看似虧錢的買賣變成了好買賣。”在10月18日舉辦的“2014鄭州農産品(棉花)期貨論壇”上,一大型紡織集團總經理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上述正是企業利用棉花期貨的無數個成功案例之一。目前,隨著《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逐步推行,棉花市場將走出臨時收儲的歷史,進一步回歸市場化定價。長期來看,目標價格直補政策將使棉花産業鏈整體受益。
不少與會人士還表示,國家在新疆推出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是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探索和實踐,得到了市場各方主體的肯定。在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過程中,應積極探索棉花期貨市場的創新途徑,發揮期貨市場在棉花市場價格形成中的作用,以維護市場穩定,推動我國棉花産業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面對目標價格直補這一新政策,期貨市場將大有可為。當然,要充分發揮功能,還需要棉花期貨期權等衍生品的進一步豐富。儘管如此,隨著價格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期貨機構已摩拳擦掌,準備投入更加豐富的創新服務大潮中來。
産業鏈的冷與暖
《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于9月16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正式下發執行。目標價格補貼對象為新疆全區棉花實際種植者。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資金的撥付發放分兩步進行:一是採價期結束後,如果新疆市場價格低於當期公佈的棉花目標價格,中央財政按照兩者差價和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新疆棉花産量,核定全區補貼總額,並將補貼額一次性撥付到自治區財政。二是自治區財政根據中央財政撥付補貼資金的時間,按照核實確認的棉花實際種植面積和籽棉交售量相結合的補貼方式(中央補貼資金的60%按面積補貼,40%按實際籽棉交售量補貼),逐級撥付到地方財政,以“一卡通”或其他形式將面積補貼資金兌付給基本農戶和農業生産經營單位。
而在此前三年,棉花市場上一直實行臨時收儲政策。所謂臨時收儲政策,是指政府確定收儲價格,農民按照政府制定的臨時收儲價格,把農産品交售給政府指定的收儲企業收購。相比之下,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目標價格,農民按照市場價格隨行就市銷售給任意收購主體,目標價格僅具有價格信號作用。從效果看,臨時收儲政策較鼓勵糧食增産,但不鼓勵生産優質糧;而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則能鼓勵糧食優質優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國際合作局局長程國強指出,臨時收儲政策帶來了一定問題。首先,國內外農産品價格倒挂,進口壓力日益加大。其次,農産品比價關係扭曲,農産品原料與産成品價格倒挂,農産品之間比價失衡,影響産業的正常發展。第三,政策效率損失嚴重。根據國外經驗,每支援1美元,農民實際得到的僅僅只有0.25美元。
目標價格補貼實施以來,棉花價格變動如何呢?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9月17日以來,鄭棉主力1501合約先跌後漲,期間最低下探至12570元/噸。截至10月17日,鄭棉1501合約報收于13750元/噸,在18個交易日內累計微漲0.62%。
“總體來看,2014年棉花價格下跌的趨勢非常明顯,這是因為沒有臨時收儲政策給價格帶來支撐,現在正逐步回歸市場定價。同時,由於內地沒有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補助遠小于新疆棉花,所以內地棉農的積極性受挫,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産量下降幅度很大,而且下降趨勢還會在幾年內持續。”供銷總社棉麻局副局長、中國棉花協會副秘書長王建紅説。
長期來看,目標價格直補政策能使棉花産業鏈整體受益。中華棉花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萬翔認為,首先,從棉花種植來看,該政策在保證棉農收益的同時,有助於棉花生産的種植和優化佈局,有利於促進棉花機械化、規模化生産。其次,對於紡織企業而言,市場決定價格機制有助於理順棉紡的價格關係,使紡織廠競爭力得到恢復和提高。第三,對於流通企業而言,該政策激發了市場活力,使棉花流通企業基本上能回歸主業經營。第四,目標價格直補政策大大激活了鄭棉期貨的交易,使它能夠真正發揮出發現價格、套期保值的功能。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釋放出的最核心、最本質的效應,是市場機制在價格形成中逐漸發揮決定性作用。期貨市場是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使棉花期貨市場出現了許多積極變化。”鄭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長張凡在論壇上介紹,首先,今年1到9月份,涉棉企業開戶數比去年同期增長4成以上,涉棉企業避險需求顯著增強。其次,參與棉花期貨交易的法人客戶數同比增長了78%,遠高於同期參與交易自然人客戶27%的增幅;法人客戶日均持倉近10萬手,同比增長84%。第三,棉花期現貨價格走勢趨同,中美棉花價差明顯縮小,從最高時每噸超過6000元以上,縮小到目前約2000元左右,棉花期貨價格發現功能逐步得到恢復。
業內人士指出,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是新政策試點必須面對的。不過應該看到,隨著政策的推行,市場機制將得到更好發揮。這主要體現在,首先,棉花種植量沒有大量減少;其次,農民利益沒有特別大變化;再次,棉花産業鏈能夠理順。當然,在政策進一步推行過程中,還要防止轉圈棉、試點外棉花進入試點地等問題。
儘早推出期貨期權
隨著目標價格直補政策的推行,棉花市場將進一步回歸市場定價,對期貨市場等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大大增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指出,農産品是季節性生産的産品,符合蛛網理論,因此,需要更好地把市場和期貨機制相結合起來。目標價格改革應使市場在配置資源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理順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同時使期貨市場和農産品市場之間有機結合。
對此,中國證監會期貨部巡視員張晉生表示,首先,證監會將加大期貨品種創新步伐,完善期貨品種體系。繼續推進原油等期貨品種的上市步伐,加大涉農期貨品種的上市工作力度,研究碳排放權等新的交易模式。其次,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做精做細已上市的期貨品種。第三,積極支援機構投資者,正確利用期貨市場,進一步優化投資者結構,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對産業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各種不必要限制,在信貸、會計、審計和國資管理政策等方面為産業企業參與套期保值提供更多便利和優質服務。第四,加快推進《期貨法》的立法,促進其早日出臺。
張凡指出,為了更好配合國家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交易所將著重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抓緊修改《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割細則》、《鄭州商品交易所標準倉單管理辦法》,儘快完成在新疆設立棉花交割轉机庫的工作。二是在積極準備和模擬運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實施方案,爭取儘早推出農産品期權。三是全力推進棉紗期貨品種的研發,爭取年內掛牌交易,健全棉花産業鏈品種體系,滿足涉棉企業需求。四是繼續加強涉棉企業期貨知識的培訓力度,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宣傳和推廣,引導更多企業利用棉花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實現穩定經營。五是切實加強棉花期貨市場一線監管,加大對違規和異常交易行為的查處力度,保證棉花期貨市場功能正常發揮。
經營機構摩拳擦掌
棉花目標價直補政策實際上是一個賣出看跌期權,即市場向所有種棉大戶賣了補貼價格的看跌期權。市場人士分析,這進一步反映出政府導向由原先的直接影響價格轉變為對價格波動力度進行保護。
中信期貨總經理張磊分析,目標價格直補政策提醒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子公司和期貨從業人員要提升能力,不應只簡單提供套期保值工具,還應創新更加豐富的風險管理工具,才能為涉農企業和農戶提供多樣化的避險産品。
“目標價格改革實施之後,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也開始積極探索,比如通過市場化方式為涉農企業提供更優惠的價格,並通過期權等工具規避風險,有效控制涉農企業的風險,同時有助於農民得到實惠,期貨經營機構在業務轉型中實現了多贏。”中國期貨業協會會長劉志超表示。
“除了棉花期貨和棉紗期貨,還應儘快推出棉花期貨期權,只有這些工具都齊備,市場機構才能自如地按自身需求選擇管理風險的方法。”銀河期貨總經理姚廣認為,在國際市場上,很多農産品價格是根據衍生品市場的公開價格來定價。目標價格政策是創新的第一步,以後或許可以將棉花期貨價格作為基準,考慮種植、流通等各因素後加上一定幅度的升貼水,使用彈性價格來優化目標價格,以更進一步推進市場化定價機制。
光大期貨總經理田亞林認為,制度創新有助於更多金融機構參與棉花市場。例如鄭商所在新疆設交割轉机庫,使棉花進一步成為市場化品種,讓金融機構不必擔心交割等現實問題,這是一個制度上的突破。
面對目標價格改革政策,期貨經營機構將大有可為。劉志超表示,首先,隨著市場競價機制的形成,農戶、涉農企業更需要個性化的風險管理産品,因此期貨經營機構應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品種、産業和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動風險管理方式創新,在期現結合上闖出新路子,逐步成為三農産業中風險産品的專業顧問。其次,通過發展場外商品交易,期貨公司積極利用場內外市場對衝風險,同時借鑒國外模式深入運用到農業産業當中。最後,探索目標價格保險方面的應用,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
業內人士還指出,因為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存在,當前期貨公司在産業服務方面有了新契機。例如,為組織倉單的涉棉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等。創新才是王道,機構正用加快創新的步伐,迎接棉花、乃至其他農産品價格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