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陸家嘴金融人眼中的倫敦金融城

  • 發佈時間:2015-01-09 15:32:28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City of London”會被翻譯成倫敦“金融城”,明明這句話裏面沒有一個“金融”的字眼。這種翻譯,難免會帶著翻譯者對倫敦這座城市的某種主觀感覺和判斷。

  去了倫敦金融城,我開始漸漸懷疑這個翻譯的客觀性,並更願意把它翻譯成“那個叫倫敦的城市”,這樣的翻譯,似乎多少還帶有一點不著邊際的浪漫和神秘感。就這樣,好像和它很熟,又好像和它有點陌生,若即又若離,而這便是我對“倫敦金融城”的感覺。

  其實,只有一平方英里的倫敦金融城,管理著全球4萬多億美元的龐大資産,它與倫敦這座城是沒法分開的。在這個意義上,倫敦金融城只是對倫敦從産業角度的一個解讀,而想要了解倫敦金融城,則必須從大倫敦城開始。

  倫敦的大街上,沒有明顯的倫敦金融城字樣,除了偶爾出現在街頭的一個City of London的logo和那些身著整齊的西裝從你身邊從容走過的辦公人士,以及窄窄的街道上擁堵的車輛會提醒你這裡是一個金融區。

  倫敦金融城也沒有那麼多的高樓,真正的金融城只有屈指可數的兩三幢高層商務樓,碎片大廈、瑞士再保險大廈算是相對比較有名氣的地標建築,最高的碎片大廈也只有310米,95層高。它們屹立在金融城裏,與那些上百年的結實的建築在一起,多少顯得有點孤單。有趣的是,在陸家嘴金融城,高樓林立,偶見平安金融大廈這樣一幢建築,反而顯得有些扎眼了,難怪會有人説,每次從地鐵出來,看見平安金融大廈就覺得它杵在那兒“很獨特”。

  其實,我想説,于金融而言,誠信、穩健是根本,相比玻璃幕墻,似乎大理石更能給人這種妥貼的、可靠的感覺。從這一點上遐想一下,這也就難怪倫敦是歷史最悠久、地位最穩固的國際金融中心了。

  倫敦金融城並不是一個金融元素非常顯著的城市,這與我們理解的或印象中的金融城還是有點區別。倒是街上隨處可見的咖啡吧、理髮店、餐館,讓人多了一份對這座城市的親近感。據倫敦金融城的負責人介紹説,在倫敦,大大小小的劇院有上百個,每天晚上都有不同的經典劇目在不同的劇院常年演出。各類博物館、藝術館也有上百個,如果喜歡,你可以隨時隨地走進一家藝術館,坐在泰晤士河邊的窗口,來杯拿鐵,看著眼前的城市,暢想一下文藝復興或《悲慘世界》,眼前的倫敦塔橋會把你帶進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小説詩歌或電影世界,讓你不再覺得這是置身在一個實實在在的、以金融著稱的城市。這時候,隱隱地,你會覺得金融與文藝好像有著一種不可言説的先天的某種姻緣。

  倫敦不是很炫目,不必頻頻仰頭去張望,倒是倫敦街上的行人們,值得你去細細品味。倫敦人不張揚,他們大多很含蓄,即便走在街上也不會大聲説笑,他們好像沒有那種想時時曬曬自己幸福的需要。每個人都默默走自己的路,有交流也會很在意周邊人的反應。

  作為一個以紳士淑女為典範的城市,倫敦人注意自己身上的每個細節,沒有濃粧艷抹,沒有刻意雕琢,人們的臉上和衣著上都在散發著這座城市的獨有氣質。走在街上,即便是在匆忙的行走中,只要和你的眼神有交流,倫敦人就必然會投一個善意的微笑過來。這一個個微笑忽然讓你覺得和這座城市有了那麼點親近感。這微笑盪漾在人群裏,就像倫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園,會讓人感到自然、放鬆。

  從金融城離開時,下午的陽光清澈地打在車窗玻璃上,落葉在路邊自由地翻轉著向前,有情侶在河邊長椅上擁吻,陽光從河面折射到他們臉上,我看到,幸福溢上他們的臉龐。眼前的城市,在陽光下,熟悉又陌生。

  特約通訊員 高潔

陸家嘴(600663)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