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發表了書面致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分別發表演講。在年中這個時間節點上,陸家嘴論壇釋放出了共同應對危機、堅定改革開放的積極信號,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和促進國際合作。
第一,傳遞了共同應對危機的信號。
劉鶴副總理在談到疫情應對時強調,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應該也必須同舟共濟,協同發展。郭樹清指出,大災當前,世界各國必須放下分歧,攜起手來,緊密合作。易會滿認為,深化國際合作是有效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必然選擇,專業高效的政策協同是阻止危機擴散經濟陷入惡性迴圈的關鍵所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主要經濟體以G20機制為紐帶,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加強多邊協同和宏觀審慎監管,有效促進了危機化解和全球經濟復蘇。主要經濟體果斷出手,採取財政、貨幣和必要的市場穩定政策,引導公眾預期,促使經濟和金融市場恢復彈性和生機。
新冠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迅速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率先走出危機,加快恢復經濟。同時,中國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提供力所能及支援,協調宏觀政策。為維護全球供應鏈、産業鏈穩定和接續,中國優先安排與跨區域産業鏈相關的企業復工復産、釋放産能,為全球經濟貿易穩定做出中國貢獻。
世界主要國家的金融體系已經相互交融,互相深度影響,危機中誰也不能獨善其身,中國將秉持合作共贏、守望相助的信條,積極與各國合作應對現實挑戰。
第二,傳遞了堅定改革開放的信號。
劉鶴副總理在闡釋金融改革開放時,既從增加金融有效供給的角度談了創新金融産品、優化金融結構、加快發展資本市場的問題,也從擴大開放的角度談了進一步出臺金融改革開放舉措,支援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作用,支援上海在金融、科技和産業良性迴圈與三角互動方面進行新探索。易會滿表示,要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準的雙向開放。易綱則強調,金融監管能力也要與金融開放程度相適應相匹配,在金融開放中維護了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上述表態和分析説明,中央推動金融市場改革開放的態度是堅定的,不會因一時的困難和壓力而改變。在疫情壓力和國際單邊主義干擾下,我國資本市場開放沒有停步,而是積極進取。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早全面放開,六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經順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下一步,將在抓好市場機制改革的基礎上,深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為外資參與中國市場提供便利,加強與各國監管機構合作,打擊跨境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市場開放與完善監管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市場更加有效、生態更加友好。
越是堅持開放發展,我國資本市場越有競爭力和吸引力。在本屆論壇開幕時,商務部就制定《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大幅降低了對非控股股東的外國投資者或其全資投資者的資産總額要求,大幅縮短了外國投資者的持股鎖定期限,放開了外國投資者以要約收購方式實施戰略投資,放寬了跨境換股條件。這些新舉措意味著金融市場正在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是歷史性的跨越。
第三,傳遞了共建共用的信號。
實踐反覆證明,在全球金融一體化時代,單邊主義損人不利己。大家不僅應當在危機時刻一起想辦法,一起協調政策;即使危機過去了,也應當加強對話溝通,加強政策協調,建立和完善共建共用機制。
易會滿説,“流動、流通是資本的天性,融合發展是金融的主流”;“國際分工的內在邏輯和市場規律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全球化遇到的問題只能在全球化發展中去解決”。郭樹清提醒説,美聯儲在制定政策時過於“內向”,有可能侵蝕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礎,也很可能會透支美元和美國信用。這兩段話從正反兩面説明,生産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是時代的進步,但也會面臨新的問題。在全球化下出現的一些不平衡現象是暫時的和局部的,只有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才能找到有利於各方、有利於大局的創新辦法。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在當前危機時刻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初衷是努力維護貨幣財政政策的常規狀態,努力維護全球金融穩定。
實踐已經證明,無論是處置市場風險還是打擊違法犯罪,無論是開展區域合作還是跨境監管,無論是穩定供應鏈、産業鏈還是推動科技創新,都離不開資訊溝通、政策協調、機制對接。當前,主要經濟體應當在宏觀經濟政策領域加強溝通,盡可能形成合力,增大正面效果,減少不利影響。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