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居住證有福同享N步遠

  • 發佈時間:2015-01-09 09:31:0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全國版”徵求意見結束

  同城同權其實難以實現?

  ■特約記者 程喆

  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飄”久了怎麼辦?被視為流動人口福音的《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在經過了一個月的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居住證政策的初衷是保障流動人口的福利,是戶籍改革的一大進步。但對於一線城市而言,居住證的申領不容樂觀,而且在福利均攤之後,能不能保證各類福利的“品質”,依然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一線城市,居住證比“暫住”有餘,比“入戶”不足。

  破冰加速 居住證結束徵求意見

  2013年10月12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微網志中披露,自己小時候為轉戶口曾跑了11趟公安局,結果也沒辦成——辦理證件必須開具一系列證明。

  《中國青年報》曾報道,一對非京籍夫婦在京工作已15年,育有一子。但是,當他們要求辦理獨生子女證時,卻在北京、男女方戶籍地都遭到了拒絕。最終,經過“特事特辦”式的協調,他們在男方戶籍地辦理了獨生子女證,並獲得了1000余元的獨生子女獎勵。

  外地人的福音來了。2014年底,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就《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現在,近一個月的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階段結束。

  從內容上看,這些公務服務和便利包括人們關心的免費義務教育、購房資格、參加社保等。其許諾的9項基本公共服務、6項便利無疑是進步。人們期望著,在申領居住證後,可以不用回原籍辦理身份證、護照,子女可以在本地參加中考、高考,購房、買車也不用受到諸多限制了。

  明顯進步 從“地方版”到“全國版”

  實際上,關於居住證制度,全國多地都進行過探索。《法制晚報》梳理,在我國31個省級行政區 (香港、澳門、台灣除外)中,所有省會城市均已實行居住證制度,部分非省會城市也實行了居住證制度。其中福利的關鍵詞多為“教育”“購房”“買車”等。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稱,居住證與暫住證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待遇卻相差甚遠。 暫住證制度暗含著對外來人口的某種排斥, 居住證則更加強調對流動人口居住權利的保護。國家層面出臺居住證制度,將標誌著 自上世紀 80 年代後期開始實施的暫住證制度正式終結。

  此次“全國版”居住證的一大突破在於,試圖將該制度推廣到“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在全國285個地級市中,僅有4個沒有設區。在全國範圍內,居住證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側重於吸引中高端人才,往往對學歷、工作單位、繳稅年限等有較高限制;另一類側重於提供公共服務,對流動人口素質的要求相對較低。

  從“全國版”居住證的申領條件來看,《意見稿》正試圖降低申請門檻。“它其實是希望在戶籍之外找到一個新的載體,用來承載流動人口的權利和福利”。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彭希哲認為,這是朝逐漸剝離戶籍福利的方向走,“就中國目前來説,這是正確又相對容易做到的事情”。

  隱形要求 工資是硬指標

  北上廣的居住證福利很誘人,但申領的難度也最大。如其他各類有關民生的政策一樣,居住證政策推行得是否順利,關鍵要看北上廣。

  《意見稿》是面對全國的,其申請條件實際上低得讓人難以置信,只需要符合“有穩定就業、穩定住所、連續就讀”3個條件之一即可。但如果門檻如此之低,豈不是所有在北上廣生活工作的人都有資格申請?

  2014年底,《北京日報》刊登了一則讀者來信,詢問辦理居住證對繳納個稅數額是否有規定。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答覆稱,個人薪酬是衡量人才價值的重要市場性指標,申領者個人薪酬至少應高於本市平均工資。

  2013年度,北京市職工月均工資為5793元。某網站公佈的就業形勢報告稱,北京應屆生月薪平均為4746元。這意味著,一部分人沒有達到標準,如果所在公司註冊資金不足,申領居住證將更困難。

  學歷成軟肋

  這種情況也發生在上海。2014年8月,上海市公安部門第一次公佈申領居住證資訊,上海全市有非當地戶籍人口1100.09萬人。其中,辦理上海市居住證的有107.14萬人,辦理臨時居住證的有456.02萬人,未辦證者達到536.93萬人。

  按照《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申辦居住證並不難,只要在上海有“合法穩定居所和合法穩定工作”就可以申領。除了不需要申領的在校生和無資格的“灰色就業”人口外,媒體估計有350萬人沒有辦理居住證。據分析,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申請人會碰到很多困難,比如在提供“合法穩定居所”時,可能因房東的不配合而無法登記備案。

  而且,上海所實行的積分制,很注重學歷背景。如果是初中畢業群體,即便在上海居住20年都無法達到標準分值。

  來自公安局的數據顯示,目前來上海人員的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初中及以下學歷佔總數的3/4,大專及以上學歷僅為10%左右。各地都是設想通過居住證制度篩選出當地所需要的勞動力,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高學歷人群的機會較大,而低學歷人群可能永無申領之日。

  對於不少學者、外來人口來説,降低現有門檻是一件好事。但居住證的餅能攤多大,取決於財政的支援力度。在多位受訪學者看來,基礎公共服務能否真正得到落實,關鍵在於錢。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告説:“這個錢誰出?之所以不能所有人都給戶籍,是因為如果都變成本地戶籍,城市的財政是支撐不了的。”而那些人口流出大省手握財政補貼,實際上卻不用承擔那麼多公共服務;人口流入集中的城市不僅拿不到相應的補貼,還要自掏腰包。這也成為17年來戶籍制度改革推進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語

  解決外來人口問題的根本出路或在於進行徹底的戶籍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必定是任重而道遠的。在這方面,《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的願景是:到2020年,在全國實行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唯一標誌,依法記錄、查詢和評估人口相關資訊制度,為人口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