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掙脫低小散 邁向中高端

  • 發佈時間:2014-12-30 05:29:3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峻 戴睿雲 吳雅茗

  區委報道組 呂耀明 汪一航 蔡卡特

  在強手如雲的浙江縣域經濟體中,論工業總産值,杭州蕭山區向來一馬當先。然而近年來,蕭山工業的結構之痛日漸明顯:傳統産業佔比達七成,存在大量“低、小、散”企業,更有不少高污染、高能耗、産能過剩産業存在。

  痛定思痛,蕭山人意識到:新常態下要繼續領跑,除了做好都市經濟的新文章,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也已經到了“生死之戰”的關節點。發力中高端的轉型升級組合拳今年以更大的力度展開——落後産能、過剩産能加快淘汰,低端産品加快向中高端産品發展,傳統産業通過“兩化”融合等加快轉型升級……這是一場沒有後路、迫在眉睫的工業突圍戰!這是一場企業與政府砥礪同行的深度轉型之戰!

  堅持必有收穫。今年前11個月,蕭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新産品産值均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全省最新一輪工業強縣(市、區)綜合考評結果顯示,在綜合反映轉型升級效果的品質效益指標中,蕭山區得分已躍至全省首位。

  不唯産值唯品質

  10月底,蕭山最後一家高能耗回轉窯水泥生産企業——航民上峰水泥正式關停。這是蕭山大刀闊斧淘汰提升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一個縮影。

  “政府鼓勵我們轉型升級,我們自己也在探索。”航民集團董事長朱重慶介紹,今年以來,航民集團主動關停了蕭山本地的水泥廠、紡絲廠、冶煉廠和外地一家橡膠企業。關停前,水泥廠已經連續兩年每年虧損2000萬元,其他幾家也效益不佳。

  “過去,蕭山很多企業貪大求全,一味追求産值、規模。現在這個時代過去了。該割掉的,就要忍痛割掉。”改革開放後帶領航民村集體經濟一路發展壯大的朱重慶頗多感慨。眼下,航民集團一方面關停工廠,整治提升印染、熱電産業;一方面推進以黃金飾品加工、零售為核心的工業觀光旅遊。朱重慶透露,關停工廠騰出的土地也在物色更高端的産業項目。今年航民集團的産值預計達到135億元,利潤7億元,稅收4.8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10%。

  “蕭山工業基礎雄厚,只看産值規模的增長沒有意義,關鍵還是産業結構的調整、品質效益的提升。”對航民集團的變化,蕭山區發改局綜合科科長徐漢軍深有體會。在他看來,蕭山企業家調整轉型的緊迫感,已經前所未有的強烈。

  蕭山適時抓住企業家的這種認識轉變,加快構建倒逼機制,推動傳統産業更快走向內涵式增長。印染、化工、鑄造三大行業淘汰整治提升工作推進,今年截至11月,已關停企業233家、整治提升企業347家,共騰出用地2237畝、騰出用能超過12萬噸標煤。 (下轉第11版)

  (緊接第一版)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蕭山啟動了畝産效益綜合評價,對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按照不同行業進行考核分類排位,並與財政扶持、稅收減免、有序用電、項目審批、資源價格等掛鉤,倒逼企業變粗放低效發展為高效集約發展。

  只有告別傳統的“攤大餅”式的簡單發展,專注品質效益,才有出路,才有生機。這種新的發展觀正讓蕭山傳統産業呈現出新的氣象。

  化纖紡織是蕭山三大主導産業之一,讓這個産業抵禦住最新一輪行業洗牌的,恰恰就是著力差別化發展、主動轉型升級的骨幹企業。

  創辦自1989年、做大提花布料的興達布業,在蕭山算是家小企業,卻是國內服裝大提花布料生産企業的“老大”,年産布料1200萬米。早在2008年,興達布業就投入近3億元“機器換人”,換上德國進口的一流紡織設備,將一線工人從原先的800人縮減至200人,大大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了産品品質。公司還在法國、南韓建立設計工作室,讓産品設計與國際潮流同步。

  “傳統産業不是不可為,關鍵還在於要做得精,做得精也能做成百年老廠。”20年沒裝修辦公室的興達布業掌門人王順富,對設備升級的投入卻毫不猶豫。他正準備投入近億元從國外引進能夠生産新型編織布料的機器。據悉,這種布料售價每米可達15美元,而目前一般的提花布料售價每米不過十幾元人民幣。

  榮盛、恒逸等化纖巨頭則不斷向産業鏈上端延伸。目前榮盛已與兄弟企業一起,在大連、寧波和海南打造了3個PTA生産基地,年産能分別為550萬噸、570萬噸、250萬噸,合計産能約佔全國的35%。眼下,榮盛已形成集石化、聚酯、紡絲、加彈一體化的完整産業鏈條,規模優勢領先、定價能力突出。

  讓“創造”成為新常態

  不久前,浙江亞太機電開發的能量回饋式電動汽車制動項目(EABS),正式通過科技部驗收。這一項目成果將在北汽、奇瑞、福田、上汽的多種新能源車型上進行裝車試驗,不僅填補了國內該項技術空白,還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

  “不僅是蕭山,整個中國的製造業都在經歷陣痛。蕭山工業要繼續領先,還是要靠創新,做中國創造。”年過七旬的亞太機電集團董事長黃來興,聊起創新來體會格外多。最近6年來,亞太以平均每年1個億的投入,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在其 “十三五”規劃裏,除了把原來的制動器做強做大外,還把電子輔助制動、汽車輕量化研發作為主攻方向。作為一家制動器製造企業,亞太機電從一個仿製國外制動泵的小廠開始,依靠自主創新成為中國汽車制動器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

  讓創造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常態”,重塑發展理念的不僅是亞太。目前,蕭山已經建立汽車及零部件、化纖紡織、裝備製造三大産業創新聯盟,推進16個産業共性項目加大研發及産業化,推動傳統産業自主創新。蕭山還出臺完善了三大産業鏈發展的“實施意見”,每年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援三大産業改造提升。

  一批定位中高端的新蕭山製造由此誕生:杭州依維柯潛心研製的高端DCT雙離合變速器産品,中國重汽集團杭州發動機新一代“M”發動機,杭齒前進、廣汽吉奧等將3D列印技術與汽車零配件製造相結合,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實現傳統産品高端化……

  蕭山傳統製造業企業還在向更廣闊的生産性服務業領域延伸,創造出嶄新的商業模式。

  從女裝代工起家的漢帛國際,2002年開始做自主品牌,擁有自己的工廠和數百家門店的全國直營體系。電商大潮來襲,漢帛國際總裁高敏清晰地意識到,要轉型必須緊緊抓住純電商企業不具備的優勢。“我們利用標準化的工廠和國際一流品牌的運營經驗,從2010年開始做起了B2B平臺,為淘寶上的淘品牌提供工廠、品牌運營方面的支援和培訓,給國內外服裝品牌做商業管理。近5年漢帛的年增長都超過20%。”

  高敏告訴記者,現在漢帛國際的定位已經重新定義——女裝行業全供應鏈服務平臺商。明年,漢帛服務淘品牌的B2B服務平臺、積分換體驗平臺都將上線。

  創新帶來新發展。今年前11個月,蕭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176.68億元,增長11.9%,增幅較去年同期提高9.3個百分點。截至11月底,該區規模以上工業新産品産值達1145.97億元,同比增長18.8%,規上新産品産值率達到30.4%。

  打造蕭山工業4.0

  車間,是觀察製造業的最好窗口。在蕭山採訪,走進這裡大大小小的企業車間,一派與傳統製造業迥然不同的新場景也已然展開。

  熱處理淬火、車加工、磨加工到鑽孔……在浙江兆豐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三廠區,第三代汽車輪轂軸承單元的生産全流程已實現全自動。兆豐機電董事長孔愛祥告訴我們,這就是兆豐歷時2年精心打造的首條無人操作全自動生産線。

  “其他生産線要380名工人,但這條生産線把倉儲人員算在內,還不到50人,出力的都是機器人,每年節省1000萬元勞動力投入。這條線做一套第三代汽車輪轂軸承單元的生産節拍只要18秒,換作以前,起碼要10分鐘。”孔愛祥説。

  可貴的是,首條無人操作全自動生産線的“大腦”,是兆豐創造。這條生産線,只採購了進口標準工業設備,由兆豐機電研究院研發系統整合。本來一條這樣的生産線要花1個億,兆豐只花了3000萬元,並組建了具有兆豐特色的個性化定制生産線。

  孔愛祥的野心,不止一條自動化生産線,他的目標是世界一流的智慧工廠。“明年我們還要繼續做工廠物聯網,車間工人只要用一個PAD,就能操作、監控生産線了。”孔愛祥説。

  接下來,孔愛祥還打算成立一個資訊技術公司,把兆豐機電做機器換人所積累的一些技術經驗,在行業中進行推廣。今年,兆豐機電的銷售額有望達到4億元,實現30%以上的增長。正在籌備中的兆豐機電“國千”人才研究院,已經吸引了8名“國千”人才和2名院士入駐。

  作為我省工業化資訊化深度融合的試點,蕭山的工業企業正開闢出蕭山特色的工業4.0時代。

  在化纖産能約660萬噸、佔全國總産值18.5%的蕭山,盛元化纖是該區行業規模排名前三的企業。“近幾年,化纖業重新洗牌,市場供大於求,但我們沒有減産。因為我們的技術、産品一直在轉型升級,車間自動化水準不斷提升。”盛元化纖副總經理周先何説。去年,盛元投入2個億“機器換人”,省了40%的工人,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新開發的扁平橫截面紗線穩穩佔據了高端紗線市場,利用新技術不斷為客戶定制個性化産品,讓客戶粘度較高。

  據悉,蕭山還對列入杭州首批“機器換人”項目實施計劃的1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施形象進度跟蹤。100個項目年底前計劃完成投資60多億元。蕭山提出,到2017年,基本實現重點領域網路化、智慧化産品全覆蓋,規上工業企業“機器換人”全覆蓋,規上工業企業行銷網路化全覆蓋,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物聯網、機聯網製造模式全覆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