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激發民資熱情必須消除民資顧慮

  • 發佈時間:2014-12-30 00:29:4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眾所週知,民間投資已經成為拉動投資增長的一股主導力量。經濟進入轉型期、改革進入攻堅期的中國,動力增長與民資活躍程度息息相關。在當前經濟形勢環境中,要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需要更大程度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更大力度拓展民間資本準入領域,充分激發市場活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而在公共服務領域向民間資本拋出“橄欖枝”,無疑會激發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

  眾所週知,民間資本蘊藏巨大的投資潛力,而且有投資的意願和實力,但是,投資屬於市場行為,與其他類型的資本一樣,在市場投資行為中,投資回報是民間資本最為看重的。尤其在當下,經濟增速趨緩,影響市場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如果沒有清晰的投資回報預期,無利可圖,民資往往不敢貿然進入,至少投資熱情不會太高。

  可見,將民間的錢潮匯聚成投資的熱潮,使民間投資願進來、進得來、留得住,真正生發為投資行為,産生實效,是一個系統工程,難以一蹴而就。對此,政府除了推出鼓勵民間投資的項目,制定相應鼓勵措施,更重要的是在軟硬體上下功夫。首先,需要形成政府與民進資本投資的良性互動。所謂良性互動,就是政府與民資要形成定期溝通、交流的機制,通過這一平臺,傾身傾聽民間投資者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回應他們的關切。與此同時,政府要扮演好服務者角色,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民間投資提供優質的服務。

  其次,要讓民間資本清晰可見投資的回報預期,打破民資對進入公共領域投資的各種顧慮,從而激發民資的投資熱情。做到此點,政府須強化鼓勵民資政策的延續性,每一項政策的推出,都應謀劃長遠,兼顧眼前和長遠利益。因為,投資本身就是一項長期的市場行為,如果與此配套的相關政策“短視”,再好的鼓勵政策也難以吸引民資進入。

  最後,政府要在完善民資進入的法律法規政策上有切實之舉,讓民企享受同樣的國民待遇,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要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拆除那些影響民間資本釋放活力的“玻璃門”、“彈簧門”,打破那些有形無形的壁壘,消除民間資本在市場準入等方面的諸多障礙,讓民間資本在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時不再有後顧之憂。大門敞開了,舞臺搭好了,後顧之憂解除了,民間資本的活力就會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內生動力”。充沛的民間資本之所以長期沒有得到充分釋放,與難享國民待遇密切相關。完善的法律法規既是保障民資利益之需,也是規範民資發展之需。毫無疑問,如果民間資本投資熱情不高,政府推出的鼓勵投資項目就會“冷場”,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也正因此,激發民間資本投資熱情,使其真正産生實效,政府必須在鼓勵民資的“軟硬體”上同時發力,軟硬兼施,做好服務,謀劃長遠,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公平市場秩序,以此消除民資顧慮,引導民資進入真正有利可圖的行業中去,真正實現民間投資願進來、進得來、留得住。只有徹底打消民資參與投資的各種顧慮,民資才能迸發出最大的經濟能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