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青島民間資本“走向陽光”

  • 發佈時間:2014-12-11 03:33:29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白曉 見習記者 高銘君

  民間資本被譽為金融行業的“毛細血管”,如何讓民間資本“從地下走到地上”,是青島金改的重要課題。今年以來,青島市加強了對民間資本試點公司的培育。目前,全市共成立了18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總註冊資本達18.7億元。在政策的支援下,青島民間資本正在逐步走向“陽光化”。

  培育18家優質企業

  今年7月份,青島市出臺了《關於開展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試點工作的意見》,對業務類型、每種類型的比例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對配套措施及設立流程進行了制度規範,為民間資本管理提供了健康的成長土壤。

  目前,青島市共備案登記、註冊開業民間資本管理公司18家,註冊資本共計18.7億元,其中青島漢纜民間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民間資本管理公司,註冊資本3.2億元,而最少的公司註冊資本也達到5000萬元。

  青島市金融辦民間融資監管處處長鞠京福介紹,這些優質的民間融資企業,主要以自有資金為主,為社會上的需求者提供資金支援。

  截至2014年10月末,18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累計投資421筆,投資餘額16.8億元,共為青島市企業解決了31億元融資需求,累計納稅299.8萬元。鞠京福表示:“31億元的融資全部用於支援實體項目,其中35%左右投向環保項目和高科技産品,也優先支援了國家扶持的産業。”

  成立協會 統一規範

  今年,青島市還成立了市民間資本管理行業協會,為企業搭建起資源共用、互相監督的發展平臺。

  “發展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是貫徹金改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為金融創新改革開闢新路子。”青島市民間資本管理行業協會會長張思夏表示,協會搭建起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的聯繫紐帶和橋梁,為企業塑造了形象,利於民間資本的“陽光化”。

  據悉,協會創建了行業統一的品牌標識,並以協會的名義申請了商標註冊,18家試點公司在門頭設立、內部裝修、對外宣傳等方面標準化使用。對於非協會會員利用協會名義進行運作時,協會可以進行侵權追究。

  青島市金融辦為協會印製了統一的《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投資合同》。在青島建盛民間資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劉允濤拿出十幾份連號的合同,合同上面標注著以NO.2014001000開頭,末尾32—46不等的號碼。劉允濤介紹:“2014代表我們是2014年成立的企業,001是我們公司在協會中的編號,查一下合同編號,就知道是哪家協會成員。”

  此外,協會研究制訂了《協會會員自律公約》20條、《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承諾書》10條,並製作了統一的展板,標明瞭投訴電話,接受社會的監督。

  逐步陽光化

  通過一系列的規範舉措,暢通了民間融資的渠道,引導降低了民間融資成本,青島市的民間融資得以行走在陽光下。

  “18家試點公司中,有部分公司的股東、高管曾經從事民間借貸,規範文件出臺後,自願從‘地下’轉為‘地上’,接受金融辦的監管和行業的管控。”鞠京福介紹,18家公司的投資利率都在政策範圍之內,投放效率高,對民間融資需求很有吸引力。

  他説:“國家規定的民間融資利率要在銀行基準利率的4倍以內。很多不規範的民間借貸其實遠遠高於這個基準,我們在試點企業內規範了利率基準以後,也確實會拉動整個民融市場,對不規範的民間借貸空間起到一個打壓的作用。”

  據介紹,規範後的民融行業的確起到了有效的作用,規範企業嚴守“不非法集資、不暴力收債、不放高利貸”三條底線。鞠京福表示,目前試點企業數量少、覆蓋面不夠仍然是青島市民融市場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金融辦也會研究更有效的模式,使越來越多的“地下”民融企業走到“地上”,走在陽光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