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民航業發展進入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2-29 08:52:0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丹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作為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民航業的發展也相應進入一個新階段、新常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民航工作的大邏輯。這是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暨航空安全工作會議釋放出的一個重要信號。

  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在會議上所作的工作報告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説,民航業發展新常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增長速度相對放緩。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三期疊加”的歷史關頭。相應地,航空運輸與國民經濟的彈性關係也從原來的1.5倍~2.0倍降到1.0倍~1.5倍。據統計,“十二五”以來,行業運輸總週轉量平均增速為8.3%,比前30年低9.2個百分點。

  在這種情況下,調整行業結構的空間進一步擴大。為此,民航局積極採取了投資補助和財政補貼等措施。5年來,固定資産總投資3492.9億元,財政補貼223億元,發展基金返還419億元。在各項財經政策引導下,航空公司調整市場結構,尋找和培育新的收入增長點,行業結構呈現出國際市場快於國內市場、中西部快於東部、支線市場快於幹線市場的積極態勢。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國際航線運輸總週轉量同比增長13.5%,高於國內航線3.5個百分點;中西部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速12.5%,高於東部3.7個百分點;重點支線市場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31.2%,高於重點幹線27.9個百分點。針對此種新常態,如何因勢利導,進一步推動行業均衡發展,將是未來一個時期民航行業調控面臨的重大挑戰。

  周來振指出,民航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第二個表現就是市場競爭相對激烈,推動錯位發展時機成熟。近年來,我國航空運輸市場競爭加劇,高鐵持續衝擊中短程航線,國內核心航空市場競爭更趨激烈,運量排名前20的航線平均每條承運人數量達7.6個。國際航空市場上,國外低成本航空公司也紛紛加入競爭行列。激烈的市場競爭將形成倒逼機制,迫使民航企業選擇差異化發展戰略。骨幹航空公司應圍繞各自核心市場構建航空樞紐;支線航空公司專注于中西部市場和支線市場,與骨幹航空公司形成互補;低成本航空大力開拓旅遊休閒航空運輸市場;傳統航空貨運向現代物流業轉型,促使航空運輸産品日趨多樣化和個性化。

  民航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第三個表現就是發展環境相對複雜,全面深化改革動力增強。如今,我國已成為第一大進出口國、第一大快遞業務國和第一大出境客源市場,今年出境旅遊人數突破1億人次。中央提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重點戰略,上海自貿區、中韓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緊鑼密鼓,津、粵、閩3個自貿區建設在即,這些都為民航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戰略機遇和商機。而國際油價下跌、人民幣利率調整等也有利於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與此同時,民航業發展也面臨著宏觀經濟運作下行壓力較大、空域等資源短缺、安全管理面臨挑戰等不利因素的影響。

  周來振指出,在新常態下,民航業大有可為。民航業作為科技含量高、産業鏈條長、資金密集的行業,有助於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益型集約增長。航空運輸作為增長速度最快、發展潛力最大的交通運輸方式,則有助於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通用航空、低成本航空和臨空經濟的發展,將有助於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我們要抓住機遇,趨利避害,順勢而為,把行業做大做強。”周來振如是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