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4海外基金業大事件

  • 發佈時間:2014-12-29 08:52: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和中國相比,2014年的海外基金市場顯得更為理智,重大事件雖然也不少,但是更多地集中于監管、産品等細節。不過,對於成熟的海外市場來説,這些“技術性”細節的影響力往往更加深遠。

  美ETF規模超2萬億美元 兩巨頭吸金7成

  市場的有效性在美國這個成熟市場體現得淋漓盡致,當主動管理産品難以超越指數,個人甚至機構投資者的興趣即轉向ETF等被動投資産品。在這樣的背景下,2014年美國ETF産品規模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

  美國ETF市場規模達到1萬億美元花了18年,但達到2萬億美元規模只用了4年;今年前11月,美國上市ETF資産凈流入達到2320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1880億美元的成績。

  共同基金巨頭從被動基金市場的豐收中獲利最多。美國共同基金業兩大巨頭貝萊德(Blackrock)和領航集團(Vanguard)佔據了今年前11月流入ETF資金的七成。

  點評:ETF發展勢頭迅猛,突破了2萬億美元,相較15萬億的共同基金規模,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油價盧布大跌 相關投資資産受損

  2014年兩類資産損失最大,一類是與石油相關;一類是與俄羅斯相關。

  油價下跌的主推力來自美國頁巖氣的大量供給和大型産油國並未限産等因素;盧佈下跌則和油價下跌以及俄羅斯經濟不景氣有關。專注這兩類資産的投資公司和投資者受到衝擊,美國私募大佬約翰·保爾森持有的美國股票中有10%投資于能源股票,管理的對衝基金凈值大幅度下跌,直接掛鉤石油能源的ETF凈值也均在下半年出現大幅下滑。以具有代表性的美國石油指數ETF來看,今年下跌幅度超過40%;三倍杠桿看多俄羅斯市場的Daily Russia Bull 3x Shares ETF下跌近26%。

  點評:油價牽一髮而動全身,而依賴石油出口的俄羅斯經濟首當其衝,兩類資産價格下跌牽扯眾多。

  收益不佳伴隨倒閉潮 對衝基金失意2014

  和風光的指數基金形成對比的是,對衝基金正遭遇2009年以來最大的倒閉潮,對衝基金令人失望的收益率使得2014年成為“失意的一年”。對衝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有661家對衝基金清盤,全年的對衝基金倒閉數量很可能“媲美”2009年的1023隻,而2008年倒閉的對衝基金有1471隻。

  從收益來看,HFR絕對收益綜合指數反映了美國對衝基金的綜合收益,截至11月底,該指數僅上漲4.67%,遠低於代表美國大盤的標普500指數11.86%的收益率。

  從截至11月的2014年美國對衝基金業績來看,排名在前的幾乎均為不知名的小公司,排名前三的産品年化收益均在60%以上,管理資産規模均不足5000萬美元,榜單前20名的對衝基金規模也均在1億美元以下,知名度較高、規模更大的基金公司並沒有在2014年獲得更好收益。

  點評:牛市行情中,不僅收益低且倒閉數量走高,對衝基金暫拜下風。

  主動管理ETF突破 為主動基金開闢新天地

  ETF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指數投資的紀律性和上市交易流動性的完美結合,而進行主動管理的上市交易産品卻一直駐足不前,很大一個原因是在信披的要求下,難以解決主動管理上市後的持倉隱蔽性問題。

  2014年11月,美證監會(SEC)通過了美基金公司Eaton Vance提交的“不透明”ETF産品;業界期待創新ETF的獲得通過,可以為基金業帶來一次重大革新。

  這種不需要披露每日持倉資訊的“不透明”ETF,將同時具有ETF的流動性和傳統基金持倉隱蔽的特點。在此類産品獲批前,美國基金和中國市場類似,ETF都需要按日公佈持倉,互惠基金則只需要每季度公佈持倉。

  此次獲批將開啟此類新産品的“發行戰”。近年來,美國ETF資産管理規模快速增長,許多公司都對這類新産品抱有很大希望,尤其是傳統的主動管理基金公司,希望用這種結合兩類産品特點的新産品來對抗指數ETF。

  點評:“一魚兩吃”創新闖關成功,有可能是主動管理産品借ETF的産品形式完成逆襲最有力的一擊。

  貨基1元凈值不再 只為喚起風險意識

  1983年起,美國貨幣基金的凈值固定為每份1元,這一做法樹立了貨幣基金穩定凈值的傳統。2014年7月,美證監會要求基金公司不再沿用這一傳統。

  做出這個決定的起因要追溯到2008年,由於多只貨幣基金持有雷曼兄弟債券而跌破面值,引發擠兌風潮,貨幣基金安全的刻板印象被打破。

  此次改革方案打破了貨幣基金固定1元凈值的規定,面向機構投資者的貨幣基金採用浮動凈值,而面向個人投資者的貨幣基金仍可保持固定凈值。同時,貨幣基金必須設置贖回門檻,並對市場危機時贖回加收懲罰性的流動性費用。

  這一做法得到了貝萊德等大公司的支援。從2008年到2014年,美國貨幣基金的總規模下滑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貨幣基金的安全屬性在投資者心目中降低。

  點評:貨幣基金的風險管理和其所持有的品種風險關聯較高,雖然國內貨幣基金持有的債券品種更加安全,但美國率先做出改變值得關注。

  業績不佳又遭調查 債券之王離開

  今年9月,有債券之王稱號的格羅斯突然宣佈離開他一手打造的債券王國。

  70歲的比爾·格羅斯一直被視作債券資管行業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投資人之一,他一手將太平洋(601099,股吧)投資管理公司(PIMCO)打造成一個2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巨頭,他管理的PIMCO總回報基金曾是世界最大的共同基金。

  然而,債券基金業績的下滑導致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持續的資金外流,同時美證監會調查他管理的基金可能通過低估資産抬高凈值,離開成為格羅斯唯一的選擇。

  2014年前11月,PIMCO遭遇連續第19個月資金外流,並在比爾·格羅斯離職當日出現最大單日資金流出;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收益率5.2%,仍低於60%的同類基金。

  格羅斯重新出發,選擇了Janus Capital,正如其所説,相對於管理一個龐雜而又巨量的基金和組織,剛好的規模或許才是最適合他的。

  點評:不管市場上有何種神話,都離不開業績,同時管理的資産規模很重要、管理方法也很重要,期待“債券之王”重新書寫傳奇。

  監管加碼暫未通過 SEC並未松手大公司

  加強對資管機構的監管與呼籲合理管制之爭在2014年經歷了一起一落。金融危機後,為提防大型金融機構的大而不倒,美國在2010年成立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FSOC),有意將貝萊德、領航等大型資管公司納入所謂的系統性重要監管名單,這意味著基金公司將會受到美聯儲監管。

  不過,在基金公司的大力遊説下,今年7月,FSOC暫停了將資管機構納入系統重要性的審議的動作;然而,12月上旬,SEC主席Mary White表示,目前資管機構對風險的處置不足,並提出了加強監管三步走的計劃。第一步是增強SEC從基金等資管機構獲得分離賬戶、借出債券、衍生品使用以及基金估值等資訊;第二步是要求共同基金以及ETF加強內部風險控制,尤其是衍生品的使用和流動性的管理;第三是要求各公司出臺緊急情況下風險處理辦法以及如何將客戶資産轉移到其他基金公司。而這些要求有可能在2015年啟動。

  點評:從2008年最先倒掉的投行來看,風險口集中在銀行,但基金等資管機構的風險並不可忽視,監管加碼看2015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