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券商大事記
- 發佈時間:2014-12-26 01:05:3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錢,任性。”這就是券商的2014年。這一年,券商上市公司股價暴漲暴跌;這一年中信證券成為亞洲新星,趕超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勇奪全球第四大券商;這一年,宏源證券謝幕,新申萬蓄勢待發;這一年,前有方正證券合併民族證券,後有安信證券注入中紡投資、大智慧90億收購湘財證券;這一年,方正證券股東內鬥經常上頭條;這一年,國金證券佣金寶橫空出世,網際網路券商元年盛大開啟……實際上,券商的“任性”我們從來不可預知,只能帶著敬畏虔誠記錄。
■券商股“過山車”暴漲暴跌
新聞回放:2014年最後兩個月,市場終於領教了券商的力量。11月21日,央行降息,券商股“一飛沖天”,帶領大盤一路走高。之後十幾個交易日內,“任性”的券商股繼續高歌猛進,並帶著金融股集體“起舞”,向市場傳遞出強烈的“牛市”信號。於是,80後、90後大批入場、眾多股民開通融資融券業務,多頭極盡狂歡……
然而,風雲突變,12月9日收盤前一小時,券商板塊忽然暴跌,多只股票從漲停到跌停,拖累大盤暴跌逾5%。
這一偶然性源於12月8日晚間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發佈的一個大幅收緊企業債券質押回購融資門檻的通知,該通知的一系列規定大幅加劇機構質押庫壓力,引發去杠桿連鎖反應。之後,市場又傳出“證監會檢查券商兩融業務”“券商風控指標鬆綁”“券商牌照放開”“大股東減持”等一系列消息,股票市場也因此急漲急跌。12月24日,券商股不知又為何暴跌,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大公司幾近跌停,廣大散戶再次成為股價重挫的買單者。
記者點評:行情總是在絕望中産生,在猶豫中上漲,在瘋狂中死亡?此次行情券商股集中的融資融券資金最多,振幅也最大。牛市行情有沒有結束我們不得而知,但券商股單兵突進暴漲暴跌著實讓人肝顫。
■中信證券市值暴漲稱霸亞洲
新聞回放:在經歷了一輪124.32%的暴漲後,A股券商“一哥”中信證券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12月17日收盤,中信證券總市值3608億元,約合582.5億美元,僅次於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位居全球第四位;且遠超昔日亞洲第一券商野村證券,摘取亞洲券商的新桂冠。
但另外一組數據卻讓不少投資者擔憂:17日收盤,中信靜態市盈率為68.85倍,動態市盈率也高達42.35倍。即便是市場普遍預期的券商明年業績翻番得以實現,中信證券的市盈率也處在20倍以上。還有一點不得不提,2013年中信證券營收額不敵高盛零頭,凈利也只有高盛的10%。
記者點評:儘管在中國股市裏有錢就可以任性,但有些事情還真不是有錢就一定能辦成。中信證券在市值稱霸亞洲之後,如何在競爭力盈利能力上更上一層樓,才是真正的考驗。
■宏源證券謝幕
新聞回放:首家作別A股的上市券商宏源證券于12月10日啟動停牌,以籌備換股吸並事宜,隨後靜待換股吸並主體——申銀萬國亮相A股市場。雖然前一個交易日適逢市場大跌,證券板塊遭到血洗,但宏源證券在A股的最後一秀依然表現出色,以8.73%的漲幅完成“告別秀”。事實上,在告別A股之前的6個交易日,宏源證券從17.41元一路漲至30.50元,累計漲幅達到了75.19%。而資金蜂擁的背後無疑賭的是申銀萬國上市後股價能大幅上漲。
記者點評:申萬、宏源吸收合併是匯金係的“內婚”,重組方案也兼顧了各方利益,因此其組建新公司的阻力不會太大。不過,除了經營情況外,還要觀察證券行業的估值變化、新公司的整合效果以及它成長為金融控股平臺的可能性。
■海通證券“入亞入歐”擴張
新聞回放:從原來的中小券商到如今行業第二,並購、整合成為海通證券發展壯大的主要方式。如今,正在積極佈局海外業務的海通證券依然延續其成長模式,2014年,其先後宣佈收購亞洲獨立股票研究機構Japaninvest和聖靈投資銀行(BESI)。不過,市場對於海通收購BESI的後續情況並不看好。除了所購標的資産不佳外,後續的業務和人員整合也被廣泛質疑,瑞銀證券還因此將海通評級降至中性。
記者點評:投資銀行業的歷史上不乏失敗的並購,文化衝突、集體出走和鉅額虧損的案例不是個案。但此次收購BESI的成本看起來也不是不能夠控制,對海通而言,這仍然是其建立國際網路相對低風險的一條路徑。
■方正證券股東內鬥升級
新聞回放:12月22日,網路上關於“方正集團負債600億,已經被銀行停貸”的消息“飛”得人心惶惶,同時“現身”的還有北大向央行的求助函,以及方正集團的澄清申明。很輕易地,市場就聯想到了近日與方正集團“鬥”得不可開交的政泉控股。一個是方正證券的大股東,一個是二股東,方正集團與政泉控股,由最開始的隔空對抗,到中期的互相舉報,如今,方正證券已經身陷連環訴訟,其對民族證券的整合也因此受累。
記者點評:一場越演越烈的內鬥,夾雜著越發聳人聽聞的爆料。然而,股東內鬥是資本市場從來都沒有間斷過的“戲碼”,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公司業績乏善可陳,公司股票跌跌不休。話説回來,大股東們最終“大不了魚死網破”,可小散小戶呢?
■安信證券曲線上市
新聞回放:中紡投資11月17日披露重大資産重組方案,獲注安信證券100%股份,對價高達182.72億元,成為券商上市最新一案。有意思的是,由於屬於同一控制人下的資産注入行為,本次重組未認定構成借殼。但是,從安信證券近幾年的發展軌跡看,借此重組曲線IPO意圖明顯。去年年底剛剛入主的實際控制人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短時間將資産注入自己旗下的上市公司,讓人噓唏。不過,12月2日晚,中紡投資公告,國務院國資委已原則同意其資産重組暨配套融資的總體方案。
記者點評:券商上市近年成為趨勢,除了“彎道超車”的券商外,還有不少券商正在尋求IPO上市。但受限于證監會對名額的限制,所以許多公司等不起IPO,會尋找別的路徑,借殼上市就是現階段的一種折中方法。但從資本市場長遠的健康發展來説,企業還是要發展自己的良性資産盈利模式,憑自己的本事上市。
■大智慧擬90億元收購湘財證券
新聞回放:8月12日晚,市場風傳的大智慧收購湘財證券的傳聞靴子落地。大智慧發佈公告稱,擬通過向湘財證券全體股東非公開發行大智慧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湘財證券100%的股份。本次交易作價不超過9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湘財證券大股東新湖控股也通過此次收購,增加了在大智慧的話語權。令市場擔憂的是,從大智慧近兩年經營情況來看,即使將2012年的巨虧拋諸腦後,2013年的業績也勉強達標,雖然在當年扭虧為盈,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實際仍為負數。
記者點評:合併與被合併的大戲在券商行業從未停止過。儘管湘財證券看似交上了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但是大智慧近兩年捉襟見肘的基本面,則令其“迎娶”湘財證券蒙上了一層陰影。
■國元證券分拆猜想再起
新聞回放:今年8月,國元證券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安徽省國資委將此前國元實業所持國元證券1319.5074萬股股份無償劃轉給國元集團持有。但3個月後,國元集團在12月8日,一舉減持國元證券4000萬餘股,不僅將國元實業轉讓的股權全部清空,還出讓了自己持有的部分。而這更是2007年國元證券借殼上市後,長達7年時間內的第一次減持,並表示未來6個月內將繼續減持。鉅額減持是否有再提分拆的可能,國元集團H股上市是否會分拆國元證券,為皖國資打造兩個金融平臺?外界猜測不斷。有分析稱,就算分拆不能定論,給予更多支援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記者點評:國元證券這一安徽國資最大的金融上市平臺,將獲得何種“政策改造”還不得而知。不過國元集團或將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對國元證券長期的激勵機制和效率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齊魯證券陷非法集資漩渦
新聞回放:齊魯證券原零售業務部副總彭晨被警方帶走調查的消息給2014年負面不斷的齊魯證券又添了一把火。5月5日,媒體曝出齊魯證券離職員工彭晨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上海警方帶走。6日,齊魯證券總裁畢玉國表示,公司本身沒有涉及“私募理財産品合作模式”相關産品對外推廣、銷售的情況,該案件是彭晨夥同他人向客戶私自銷售未經公司批准的産品。而彭晨方面則自稱“揹黑鍋”。有意思的是,至今案情未明。
記者點評:作為山東本土唯一的券商,齊魯證券因激進的業務模式名聲在外,而其負面新聞纏身也或許並非偶然。有媒體曾報道稱“齊魯的口號就是山東的業務必須搶,其他地方的業務要盡力搶。”此次“彭晨案”涉及的私募理財品,其産品結構和充滿矛盾的合作模式,正是齊魯激進風格創造出的典型雷區。
■國金證券佣金寶橫空出世
新聞回放:今年2月20日,國金證券與騰訊戰略合作之後,推出行業首只網際網路證券服務産品——“佣金寶”,以萬分之二點五的A股交易佣金、閒置資金理財服務、三分鐘網上開戶迅速吸引市場的目光,也因此一夜火遍大江南北。到三季度末,國金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已達到0.92%,較上年同期提升0.22個百分點——客戶規模的增長逐漸轉化為企業價值。
記者點評:佣金寶的出現將股市搶人大戰推向了新高點。這一做法不僅將券商開戶服務大幅延伸,更打破經紀業務服務的“時間限制”,券商只在交易時間辦理業務的慣例亦變成了歷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