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馮海良重出江湖想重新做農民

  • 發佈時間:2014-12-22 04:35:59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浙江知名的民營企業,海亮集團去年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33位,民營企業第16位,成為我省第四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企業。而作為集團的掌門人,近幾年馮海良幾乎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不但辭去了集團和下屬子公司的董事長職務,而且極少在媒體上露面。

  不過,近日,作為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的馮海良又重新出現在媒體面前,並高調宣佈進軍現代農業。那麼,這幾年,馮海良一直在忙啥?他對公司的業務真的如外界所傳的那樣不聞不問嗎?為此,錢江晚報記者特地對他進行了採訪。

  主要精力放在農業上

  最嚮往重新做“農民”

  海亮集團下屬的海亮股份是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008年初上市。但聽海亮股份的不少員工講,他們從來沒有在公司見過馮海良。海亮集團設在上海的海亮地産總部,成立以來馮海良也從來沒有去過,直到去年10月份才去了一趟。

  “我現在80%的精力放在農業上,我是做農業出身,現在最嚮往的是重新做‘農民’。”馮海良半開玩笑地説,“至於集團的其他業務,我現在很少去管。像海亮股份、海亮地産,這幾年都發展很好,不用我去干預。我的理念是: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來做。”

  海亮集團目前擁有有色金屬、教育、節能環保、農業、地産五大板塊業務,以及起步不久的金融板塊業務。這幾個板塊的負責人,都是各個行業的專家、精英,有的曾是其他上市公司的高管或中層管理人員,最年輕的一位還是“80後”女性。“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人才,這是中國民營企業做大時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馮海良説。

  馮海良從2011年開始有了搞農業的想法。“最初只是想解決海亮教育集團1.6萬中小學生和教師的食品安全問題,準備在諸暨找1000畝土地自己養豬、種蔬菜。後來請了浙江大學的4個教授,一起探討怎麼做這1000畝基地,聊了半天,我感覺這個産業很大,搞好了不但能為企業發展做貢獻,還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從2011年10月份開始,馮海良先後邀請了100多位農業線的專家到諸暨店口,這些專家涉及蔬菜、水果、禽畜、水産等方方面面。時至今日,海亮農業已在全國各地尋找、建立了30個優質農業區域基地,其中16個已正式投入生産,有8個基地年底前就能向市場供應自己生産的農産品。這些基地,在土質、水質、空氣品質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絕對不允許土壤重金屬超標或者存在化學污染。而馮海良最初想找地的諸暨,至今還沒有找到一塊符合要求的耕地。

  搞現代農業風險很大

  最高門檻不是資金是誠信

  從最初的設計方案到尋找基地、網羅人才,海亮集團真正在農業方面的投入是最近一年多時間,今年的投入金額達到近30億元。集團計劃2015年投入120億元到150億元,包括120萬畝生態種植基地、耕地、山林,220萬畝生態禽畜水産養殖基地。到2020年,累計投資達到350億到450億元。

  馮海良承認,搞現代農業風險很大,一是現在環境污染問題比較突出;二是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無論哪一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前功盡棄。最主要的根源,他認為是沒有一個擁有全産業鏈的食品品牌。所以,海亮農業準備把自己打造成一家集科研、種植、養殖、加工、物流配送和銷售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全産業鏈企業。為此海亮農業專門成立了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和明康匯健康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馮海良親自挂帥,擔任這兩家公司的董事長。

  也就是説,今後海亮農業供應的蔬菜、水果、魚、肉等農産品,種苗自己培育,自己種植、養殖後再自己統一加工,自己統一配送,並在自己開設的直營店和線上平臺銷售,其他渠道一律不供應。此外,所有的基地生産和加工、物流等環節全部納入公司統一的物聯網系統,各個基地的溫度、濕度、光照,動植物的生存狀況,通過物聯網系統可了解得一清二楚,做到全程可控。

  馮海良認為,搞現代農業最高的門檻不是資金,而是誠信。“現在國內大的企業,能拿出一二百億甚至幾百億元搞農業的很多,但成功的只是極少數。‘明康匯’要取得成功,最關鍵要創出自己的品牌,沒有品牌的企業是不可持續的,而要創建品牌、支撐品牌,最關鍵的是誠信。”

  所以,海亮農業格外重視誠信體系。馮海良還在眾多媒體面前,為海亮農業的員工專門召開了一次誠信大會。“比方説,消費者掃一掃農産品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通過我們的自産農産品追溯系統,知道農業種植中最後一次使用農藥的品名、用藥時間和農藥安全間隔天數,知道土豬土雞的品種、飼養天數、最後一次使用獸藥的品名、用藥時間和獸藥的休藥期等。”

  員工如果有不誠信行為或對嚴重違背誠信行為知情不報的,除了調崗、降職降薪及賠償外,還將在官網上曝光,嚴重的曝光一年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