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機拉著農技下田

  • 發佈時間:2014-12-22 03:29:5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澎

  “我們村有180多戶,每人平均耕地3畝多。”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榆樹臺鎮董家村的王方全拍著胸脯説,“自從成立了合作社之後,每年我們村的農活只需要社裏的十幾個人就能全部完成了,其他人可以外出務工或者照顧子女。”

  隨著農業生産集約化、機械化、規模化、現代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加入合作社,有的將土地流轉給別人種植,有的自己流轉土地種植。2011年7月,王方全帶領村裏的幾個人成立了梨樹縣現代天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不但可以種植董家村的農田,還覆蓋到了臨近幾個村。通過土裏流轉,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有的外出務工,有的自己經營小買賣,而真正忙碌在田間地頭的只有合作社的十幾個社員。

  “一坰地每年的流轉費用在1.1萬元左右。”董家村的張海軍告訴記者,“如果將自家的地流轉出去,什麼都不幹一年就能有小兩萬元的收入。我自己除了自家的1.2坰(一坰折合15畝)地外,還流轉了四五坰地,每年靠種地能有個七八萬的收入。”

  在梨樹縣梨樹鎮八里村,加入合作社種植可是一件有門檻的事,只有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人才能加入合作社種田。盧立國就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農機駕駛技術加入了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開農機是計件發工資。”盧立國告訴記者,“每年農忙時工作量比較大,其他時間清閒一些,比外出打工自由得多,而且收入也要高一些。”

  “現在農民不光可以將土地託管交給合作社,更可以以土地入股。”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盧偉告訴記者,“帶地入社這種模式是我們近年來主推的合作模式,農民不但可以在秋收賣糧後分紅,還可以在年終結算時根據合作社一年經營收益來進行二次分紅。”帶地入社的模式,不僅僅可以給農民帶來更多收益,更可以起到風險共擔的作用,以往單純土地租賃的模式,大戶無論豐年、災年都交給農民固定價格的地租,豐年農民不增收、災年大戶獨擔風險,這些都制約著合作社的發展。

  近年來,專業化合作組織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各地生根發芽。“農民加入合作社,最大的好處就是節省開支。”梨樹縣農業局副局長、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告訴記者,“合作社統一採購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産品,除了品質有保證外,價格也要比農民自己購買低10%~20%,而且土地集中起來後,大型機械就可以發揮作用。”

  今年,梨樹縣的合作社數量增加到181個,比去年增加了148%。而這些合作社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種植成本的降低,新種植技術也伴隨著合作社推廣開來。玉米高光效寬窄行種植技術可以使玉米産量提高10%以上,推廣面積從去年的18萬畝增長到70萬畝,增長了近3倍;玉米免耕播種機數量達到600台,比去年增長150%“這都得益於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王貴滿説,“寬窄行播種機和免耕播種機的機械價格比較高,單個農民很難負擔得起,也難以維護。而專業化合作組織的出現給新技術推廣帶來了助推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