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京:多渠道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

  • 發佈時間:2014-12-20 03:31: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3年,江蘇省南京市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6531元,其中財産性收入為633元,增長10.1%,佔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比重為3.83%。在拓寬農民財産性收入渠道方面,創造了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

  一是“房東經濟”:增加農民的房屋主産收益。拆遷安置過程中,在保障失地農民居住需求的前提下,接受和組織被拆遷居民富餘的安置期房折價入股,由政府為其優先安排優質經營性資産進行經營管理。江寧區累計成立濱江、湯山等6家富民合作社,入社房屋超過400套,入社農民戶均增收1萬元。

  二是“股東經濟”:增加農民的共有資産收益。推行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讓農民做股東享收益。截至2013年,全市累計完成649個村居社區股份制改造,覆蓋面達92%,分紅超過2億元,每人平均近100元。

  三是“土地經濟”:增加農民的財源母體收益。南京市六合區在推進萬頃良田工程中,堅持項目區農戶原承包土地仍歸農戶所有,將原有四荒地集中整治後扣除部分村集體面積其餘升溢面積全部均分給農戶,使農戶土地面積平均增加60%,通過村委會以年保底450斤粳稻/畝的標準集中流轉後,農民的土地收益平均增長80%左右。

  四是“旅遊經濟”:增加農民的財産增值收益。南京市江寧區通過“金花村”建設,大力發展都市生態休閒旅遊。改建後的“金花村”農民住宅變成鄉村別墅,一幢房子以前20萬元賣不出,現在200萬元買不到,年租金達10萬元。

  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堅持全面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的原則,多渠道多元化組織實施: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增加農村財富積累;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讓農民以權生財;完善農村土地制度,讓農民以地生財;做活“合作”增收文章,讓農民以股生財;建設好美麗鄉村,讓農民以美生財;培養農民市場經營理念,讓農民以財生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