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力度”要求積極財政再創新

  • 發佈時間:2014-12-17 01:00: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楊志勇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15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強調“有力度”頗有新意,賦予擴張性財政政策新內容。這意味著不但擴張性財政政策還將延續,而且其內容將更加豐滿。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政策必須服務於國家治理目標。2008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選擇的積極財政政策,已實施六七年時間。雖然積極財政的政策內容這幾年不斷創新,但政策效率呈邊際遞減趨勢,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適應新常態,優化財政政策,更好地發揮政策效率,是積極財政政策面臨的課題。

  “有力度”可作兩個層次的解讀:一是赤字率提高,赤字和公債規模繼續擴大,以增加經濟刺激力度;二是財政政策體系與運作機制進一步優化,以提高政策效率。

  目前看,財政赤字率指標仍有擴大餘地,但由於經濟下行壓力,財政收入增幅減小,赤字率不宜擴大過多。11月,扣除“營改增”因素,國內增值稅收入僅增長2%。財政總收入雖保持9.1%的同比較高增速,但收入中金融企業貢獻偏大,無論是企業所得稅收入,還是非稅收入都是如此。同時,支出壓力仍然較大,特別是地方債存量較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延續擴張性財政政策切合實際,但不宜擴大太多。2015年財政赤字率設定為2.5%之內比較合適。

  在增強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上,優化財政政策體系與運作機制應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一段時期以來,在財政支出規模擴大的同時,財政支出結構不盡合理、特定領域財政支出效率不夠高的問題仍然存在。政府支出結構中,經濟建設支出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市場力量的發揮。在需要政府支援的新能源和新興産業上,政府支援方式應當更為妥當,以防止政府越俎代庖,替代市場作用。事實上,一些上市公司甚至主要靠財政補貼的“輸血”生存,“造血”機制沒有形成。一些新能源和新興産業中的企業得到財政補助,但沒有取得應有的技術進步。

  市場、社會、政府各就其位,財政支出在保障公平的同時又不失效率,在優化公共服務的同時又不減政府公信力,都要求財政支出政策的優化。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就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支出上,近年來增加明顯,效率也逐年提高。在“有力度”的財政政策要求下,效率上仍可以進一步優化。

  減稅仍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有力度”的財政政策要求減稅要與稅制改革,與行政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管理以及其他政府收入制度改革聯繫起來,以增強財政政策的力度。

  進一步擴大“營改增”試點,特別是發揮增值稅中性作用,應是2015年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部分內容。“營改增”應在再造增值稅制的基礎之上推行。如此,增值稅制才有可能更符合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更能鼓勵與促進現代專業分工。消費稅的減稅要有利於擴大國內消費。(下轉第三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