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我國財政政策年內仍會持續發力 民生投入將加大

  • 發佈時間:2014-08-09 07:23: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羅蘭  責任編輯:姚慧婷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採用定向降息、抵押補充貸款等貨幣政策助推經濟的同時,更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民生工程,加大棚戶區改造,進行結構性減稅,減輕中小企業負擔,促進消費等手段,幫助經濟實現企穩回升。專家預計,年內財政政策將在穩增長政策中佔據主要地位,仍會持續發力。

  1 積極財政成為壓艙石

  眾所週知,中國經濟正處於調結構、轉方式的特殊時期,宏觀調控既要提高經濟運作的品質,又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目前,貨幣政策空間有限,大規模放水有可能使經濟出現大量“泡沫”。在此背景下,積極的財政政策作用凸顯,它承擔起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重任。

  積極財政政策表現為擴大支出。財政部5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政支出預算執行管理的通知》,吹響了財政穩增長的號角。5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2790億元,增速迅速拉升至24.6%。6月份支出高達1.65萬億,增速上升至26.1%,創下2012年7月以來最大同比增速。6月份財政收支年內首次出現月度赤字。

  財政支出的重點是那些兼具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項目。據統計,在財政支出中,投入固定資産投資的部分主要體現在國家預算內資金,而在國家預算內資金中,近60%投向基礎設施領域。

  減稅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多次研究出臺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營改增擴圍、進一步減少和規範涉企收費等政策。“減稅的意義主要在於減少中小微企業的負擔”,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強調,由於財政方面的政策尤其是稅收方面的政策多采用小步快走的方法不斷進行微調,這種微調累計起來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積極財政政策對穩增長起到促進作用。“從二季度和6月份的情況來看,政策效應正在顯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以6月份幾個指標為例,市場預期繼續好轉,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指數6月份達到51%,連續4個月回升;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止跌企穩,1—6月份增速為17.3%,比1—5月份回升0.1個百分點;工業也在回升回暖,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比5月份提升0.4個百分點。

  2 還欠賬與促消費並舉

  財政支出並非盲目擴大投資,而是用在改善民生,還清歷史欠賬上。今年4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援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

  從目前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方向看,中西部鐵路建設、棚戶區改造、民生保障、城鎮管網改造、三農支出等是主要內容。其中,棚戶區改造是一大重點。

  上半年,國家開發銀行已完成棚戶區改造貸款2000億元,預計今年棚戶區改造資金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棚戶區改造對經濟拉動作用大,有利於緩解經濟下滑和房地産開發投資下降過快的風險。據估算,對房地産投資的拉動增加2.29個百分點,對固定資産投資的拉動增加0.43個百分點,對GDP(國內生産總值)的拉動增加0.21個百分點。

  上半年實施的包括營改增、降低中小企業稅費等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不僅減輕了居民和企業負擔,還起到穩定物價、降低老百姓消費成本,促進消費的積極作用。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6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

  3 用足政策還需選好抓手

  下半年,積極財政政策有望持續加碼,財政支出會繼續擴大。有機構預測,下半年財政政策在不擴大全年財政赤字的情況下,財政支出單月增速20%的水準預計能延續至3季度。

  專家指出,財政支出要繼續用在民生、經濟發展薄弱和重點領域上,要將錢用在刀刃上。預計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改造、城市地下管網建設等將是財政政策發力重點領域。

  減稅依然有一定的空間。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分析,目前減稅並不是沒有繼續擴展的空間,各項交易稅、經營稅以及經濟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等,都有利於提高企業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同時,財稅改革也可能在下半年提速。《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重點推進3個方面的改革。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認為,本輪財稅改革有兩大重點。一是結構性減稅,助力調結構、穩增長。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至鐵路運輸、郵政服務、電信及一些生活服務業。繼續加大小微企業減稅力度,包括進一步降低企業所得稅率,降低優惠門檻。二是調整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為地方政府減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