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遇冷事出有因

  • 發佈時間:2014-12-12 10:51:3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滬港互聯互通後,滬港通交易市場卻並不像預期那麼火爆,尤其港股通的成交量甚至有些“清冷”。對此,在由大公報、大公網日前在京舉行的首屆大公“超級聯繫人”財經年會上,香港部份經濟專家和在港上市企業發表了各自的見解。

  香港經濟專家學者認為,港股遇冷因素眾多,但滬港通開通初期不應以行情論利弊,將長期利於降低民企融資成本。滬港雙向開放的新市場,不僅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提供了新道路,也是中小企業應該把握的發展機遇。

  港股遇冷因素多

  自滬港通11月17日開通以來,市場一直關注“北上”和“南下”交易額度的使用佔比。12月10日“北上”滬股通交易額當日額度剩餘110.59億元,使用額度佔比14.9%;上證所數據顯示,南下“港股通”交易當日剩餘額度101.09億元,使用額度佔比僅3.7%。

  滬港通已運作至第四週,參與資金規模仍低於市場預期,通而未火。

  關於港股遇冷的原因,市場普遍觀點認為,阻礙因素在於投資門檻、交易制度差異、匯率成本、技術操作等問題。

  香港致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肇越拋出了很有意思的觀點。他認為更要穿透時間的邏輯,研究實體經濟與國家利率水準的關係,指出深層原因還在於當前匯率制度存在缺陷。他説,香港超過50%以上的貿易結算實際上是與人民幣進行的結算,而香港匯率卻與美國保持一致,因此展望港股今後的市場走向,還要看貨幣制度的變化。

  對於港股通的清冷開場,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説,市場不要關注滬港通短期帶來的影響,現在著急下結論還為時尚早,要有長遠眼光。

  港交所首席代表徐春萌表示,滬港通的潛力不可估量,展望未來的滬港雙向開放市場,對發展很有信心。

  擴大民企發展空間

  “長遠來看,滬港通開啟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是非常利好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成長值得期待。”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國泰君安國際主席閻峰説。

  我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民營企業。特別是從事新興行業的中小企業,滬港互通互聯之後,通過香港這一國際化金融平臺,低成本貸款更為便利;另一方面,融資機會更大,發展空間更廣闊。

  “滬港通為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小企業也可以利用金融市場實現融資,企業有所作為的空間進一步擴大。”對外經貿大學教授祁敬宇這樣認為。

  香港浸會大學董事學會會長史理生認為,滬港通最大的好處是利於增加人民幣的貨幣價值,從而解決融資過高的問題,盤活實體經濟。

  滬港通開啟後不僅利於中國金融市場未來的發展,也為中國企業實現國際化提供了平臺。

  碧生源和保利協鑫作為兩家在港上市的企業代表,表示滬港通意義重大,是企業應該把握的發展機遇。

  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一弘指出,港交所是企業走向國際的平臺,相較于國內不確定性較多的上市條件而言,在港上市雖然程式嚴格但可控,而且融資持續性上表現更好。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呂錦標説,雖然目前影響不多,但是內地與香港互通之後,企業可以進一步利用國際資本把産業做更大更強。

  恒豐銀行移動金融部總經理陳列也表示,企業實現國際化才能把握滬港通之後經濟發展的新機遇。但是,肇越也特意提醒企業,企業要抓住機遇,也要尊重市場,尊重規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