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確立經濟增長新路徑

  • 發佈時間:2014-12-12 10:51:3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此次會議不僅佈置了明年經濟工作,確定了宏觀政策取向,更是細緻描述了“新常態”下經濟的總體特徵,並對長期增長的理論基礎進行了闡述。

  會議在肯定經濟工作成績同時,首次明確強調經濟風險顯現。會議稱“我國經濟運作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這樣的判斷基於對宏觀經濟長週期性調整的認識,這不僅要重新認識短期增長中消費、投資與凈出口的關係,更要重新厘清長期增長的動力基礎。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定調了中國經濟轉型新的路徑選擇,也同時釋放了經濟政策信號:

  第一,改變對長期增長動力認識,人力資本佔重要位置。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在技術給定條件下,一國長期增長動力主要是資本積累和勞動力提供,即要素投入是長期增長關鍵因素。但在要素約束條件更加嚴厲情況下,經濟增長就需要內生動力。這次會議明確指出,“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品質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這種提法與“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相符合,中國將強調人力資本重要性。如果通過改革基礎教育體系和職業培訓制度,中國依然龐大的勞動力人口將轉化為強大的人力資本,這會維持中國經濟進入新的增長週期。

  第二,重新認識“三駕馬車”關係。長期增長靠要素、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短期GDP的形成則要把握好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駕馬車”的關係。中國對現階段消費和投資的特點進行了深刻把握,由此得出一個判斷是,通過改善供給端來適應消費新特點,並以供給來創造消費。而供給的産生要通過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來實現。可以説,未來的國內需求擴張模式是,通過創新來增加供給,進而創造需求。而中國政府對國際貿易模式也進行了反思,認為傳統出口增長模式已經結束,尋找新的國際分工位置,是中國提升外向型經濟水準的重要前提。

  第三,揭示了經濟風險,意味著“去杠桿”政策更加明確。

  中央首次明確表示,“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這是首次公開承認依靠貨幣推動的增長已經形成泡沫化特徵,這體現在政府和企業負債率高企,房地産價格嚴重背離價值。“去杠桿”不可避免,但這一過程需要時間,因為急於求成可能導致泡沫破裂,引發經濟系統性風險。可以認為,中國希望以長一點的時間降低負債率,並通過房價的合理回調逐步消除泡沫風險。如果這樣的判斷成立,那麼中國經濟調整需要較長時間結束,待房地産市場出清,經濟泡沫化問題才能得以解決。這也要求政府妥善處理好地方債務問題,避免因債務危機導致房地産崩盤。

  第四,明年宏觀調控會加力。

  儘管中央認為“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但為了穩增長,明年宏觀調控政策一定會加力,即明年政策力度應該高於今年,甚至出現短期“加杠桿”措施。一是財政政策要增加力度,這可能體現在增加民生支出,加強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排除政府會擴大國債發行規模,既解決財政收入不足問題,也同時為貨幣發行創造完善的國債市場。二是貨幣政策會鬆緊適度。雖然還是謹慎基調,但年初一定會更加寬鬆,降準不可避免,這一方面是改善流動性供給,另一方面也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即以中國式“量化寬鬆”來改變市場預期,從而刺激消費和民間投資。這也意味著,流動性牛市仍然在明年延續。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同於往年,這是在對“新常態”定調後,對經濟結構、産業發展和宏觀政策重新進行了梳理,並接受了經濟需要長週期調整的現實。而在“內生經濟增長”模型指導下,中國希望通過人力資本提升和技術創新,來啟動未來一個更有品質的增長週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