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他把肝移植技術帶入世界醫學巔峰

  • 發佈時間:2014-12-08 01:30: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全球目前約有3.5億人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而我國感染人數佔到了1/3,全國每年有30多萬人死於B型肝炎相關性肝病。作為拯救晚期重症肝病患者生命唯一有效的肝移植方法,20年前在中國幾乎還是一片空白。今天,肝移植不但在中國成為了臨床常規手術,在術式方面的創新已超越了國際同行,甚至在某些領域成為全球先進技術的領跑者,而推動這一改變的人就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沈中陽教授。為了探尋中國肝移植第一人的創新足跡,本報記者專程採訪了沈中陽和他的團隊以及諸多被他挽救了生命的患者。

  1994年,他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例長期存活的肝移植手術,讓沉寂十年的中國肝移植領域為之喝彩,術後病人存活了11年;1998年,他組建我國第一個移植專業學科,並開展常規肝臟移植;1999年,他在國際講臺上第一次報告了我國臨床肝移植;2000年,他帶領他的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始了針對嬰幼兒的肝移植手術,給那些絕望的家庭帶來希望,首例患兒目前已存活13年;他研究創立B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肝病肝移植後B型肝炎再感染的綜合防治體系,成為目前全國使用的標準方案,使移植後B型肝炎再感染率從80%以上下降到5%以下,奠定了我國肝移植的基礎;他勇於挑戰,突破肝移植某些相對禁忌,受者年齡最大(81歲)、孕婦受者、艾滋病受者、造血幹細胞移植合併肝移植等……

  2013年年底,在由中央電視臺、中科院、科技部、教育部、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協等八個單位共同主辦的“科技盛典”頒獎典禮上,包括嫦娥三號任務團隊、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研製團隊等在內的14個獲獎團隊和個人中,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沈中陽教授是唯一獲此殊榮的醫療領域專家,上述獲獎理由正是對他學術造詣和成就的最高評價。

   打破國內肝移植手術“禁區”

  沈中陽從事肝移植的選擇還得從21年前説起。

  器官移植是二十一世紀醫學對人類最重大的貢獻之一,而大器官移植由於涉及的學科繁多,常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醫療水準。肝移植是大器官移植的代表,是治療晚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措施。然而,我國雖是世界第一肝病大國,肝臟移植技術卻一度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我國老一輩的外科專家們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中期曾嘗試性地開展過人體肝臟移植工作,但由於諸多原因沒有一例患者獲得長期生存,最長的一例也僅僅存活了264天。隨後的10年中,肝移植成為全國外科醫生的一大“禁區”,沒有人再嘗試著開展該類手術。沈中陽那時一心要攻克這一難關,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越是難題他越要去嘗試創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開始了不斷創新肝移植術式的追夢人生。

  1993年,沈中陽在日本留學兩年後回到天津第一中心醫院,他沒帶回一件當時廣受追捧的日本電器,卻隨身背回了15套手術管路,托運回整整7大箱與肝移植有關的科研試劑、數十套器械和大量原版書籍。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完成肝移植手術,打破“禁區”。

  沈中陽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沒有醫療實驗設備,他自己掏錢、借錢購置;沒有病源,他反覆跟晚期肝病患者進行溝通,懇請他們給他一個創造奇跡的機會——幫助他們重獲新生。沈中陽回憶説:“那時候,所有人都認為我是‘癡人説夢’,告訴我會失敗,沒有人願意和我一起從事這項專業。但是,我認為中國是B型肝炎大國,肝移植的有效開展會挽救無數人的生命,這堅定了我要走這條路的決心。”

  在經歷了最初艱難的試驗探索後,在天津第一中心醫院領導的全力支援下,1994年5月10日,沈中陽為一位反覆5次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趙振海成功實施了同種異體肝移植手術。

  説起這第一例肝移植患者,時任天津第一中心醫院普外科主任的古川至今還記憶猶新:當時沈中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説服患者及親屬同意手術,消息一傳出去,整個醫院都炸了窩,質疑之聲不斷:“國內那麼多家大醫院的著名醫生都沒有成功,一個小大夫能行?”沈中陽為此四處做工作,他説:“為了夢想,我必須一搏!”

  “這是我國第一例長期存活的肝移植患者,趙振海術後存活了11年。”古川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手術的成功打破了我國肝移植外科領域長久的沉寂,從此,沈中陽在肝移植領域的創新無往而不勝。

   讓肝移植成為臨床常規手術

  手術的成功讓天津第一中心醫院聲名遠播,更給國內肝臟移植領域的專家以極大的鼓舞和信心,但沈中陽卻異常冷靜,他從實踐中看到的是諸多不足和與世界水準的差距。兩年後,他再次赴日留學。1998年,沈中陽取得了日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他放棄了當時國外更有利於個人的發展機會,選擇了再度歸來。

  1998年5月,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移植學部正式成立了。那一年,沈中陽36歲,挑起了移植學部的大梁,主攻肝移植。

  肝移植被公認是世界醫學的巔峰,攀登它需要堅實的綜合實力,西方發達國家經驗豐富的移植專家們在先進設備輔助下,攀登這座高峰時仍然會遇到很多困難,而彼時的沈中陽卻敢於帶領著幾位毫無肝移植手術經驗的追隨者,開始攀登這座醫學巔峰。

  之所以能夠“敢為人先”,是因為再度留學歸來的他,不僅對開展肝移植手術信心滿滿,而且他的心中早已有了一個宏偉的計劃,要在中國把肝移植手術變成常規手術!

  中心運轉不到半年時間,9月25日和27日兩天,沈中陽就帶著幾名年輕醫生連做了4例肝移植手術,手術均獲得了成功。消息傳出,震驚了全國移植學界,時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的中山醫科大學校長黃潔夫教授、中華器官移植協會會長夏穗生教授等都專程前來看望並表示祝賀;到1998年底,不負眾望的沈中陽又成功實施了三例肝移植手術。當時,我國一年肝移植手術不滿十例,且近80%死於圍手術期,而天津第一中心醫院在四個月的時間裏完成七例肝臟移植,其中六例均康復出院!從此,沈中陽成為晚期肝病患者的“福音”。

  為肝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沈中陽簡直就是個“拼命三郎”,在挽救了無數患者生命的同時,他在肝移植領域的創新一項接著一項,為我國肝移植工作的開展做出了開拓性貢獻,為眾多瀕臨死亡的肝病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

  説起沈中陽,我國肝移植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患者吳健有一肚子的感激——16年前,是沈忠陽堅定而執著地把他從死神的手裏給“拽了回來”。

  1996年底,吳健因為肝功能衰竭,幾度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腹水和胸腔積液,甚至還出現了肝性腦病,儘管做了食管靜脈套扎和脾切除手術,但病情還是沒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腹水、高燒、昏迷……這些症狀如影隨形地“陪伴”著他,原本120多斤的體重降到了70多斤。

  1998年9月,吳健再次出現肝性腦病並伴發其他一系列症狀,昏迷中的他被醫生“判了死刑”。吳健的姐姐從報紙上看到了沈中陽兩天之內連續做四台肝移植手術並全部獲得成功的消息,輾轉聯繫上了沈中陽。幾天之後,沈中陽自己開車帶著同事從天津到北京來看望吳健,在全面了解了吳健的病情後,他信心滿滿地對吳健的愛人説:“放心吧,我會給你一個newhusband(全新的丈夫)!”

  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家人把吳健送到了天津第一中心醫院,因為身體狀況實在太差,吳健總擔心自己有什麼意外,他給沈中陽提了一個“非分”的要求——在他住院期間,沈中陽不能離開醫院。沈中陽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了。

  吳健的手術很成功,沈中陽也履行著他和吳健之間的“君子協議”,整整兩個月吃住在病房。除了例行的查房,沈中陽總會在半夜兩三點鐘和淩晨五六點鐘的時候到病房來看看,這讓吳健和家人非常安心。

  談及往事,吳健感慨萬千,他對記者説:“你看我現在紅光滿面,神采奕奕,哪想得到我當初病得那麼嚴重!我這條命是沈教授幫我撿回來的!”

  隨後的日子,肝病患者開始從全國各地蜂擁而至。沈中陽就像一部發動起來的引擎,高速運轉著。1999年,他帶領同事們完成肝移植手術24例;2000年,完成手術78例,不僅無一例手術死亡,且術後一年的生存率高達83.3%,創全國當時最高記錄;2003年,沈中陽的移植學部擴建為東方器官移植中心,完成移植手術達到日均一例的水準;2006年,東方器官移植中心一躍成為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肝移植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