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緣間單倍型移植有了“優化選擇法則”
- 發佈時間:2014-08-21 01:31:0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鐘艷宇 記者吳紅月)近日,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黃曉軍教授在國際血液學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Blood》(影響因子9.775)發表關於“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優化選擇”的研究論文。該成果發現了單倍型移植供者的“優化選擇法則”,可有效降低移植合併症發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該論文被選為《Blood》當期封面焦點文章,由主編Bob L·wenberg教授在卷首特別推薦,並授權免費獲取全文。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是治愈血液病最有效方法,由於免疫屏障的存在,長期僅限於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相合的情況下進行:但同胞(兄弟姐妹)間僅25% HLA相合幾率,隨著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成為主流,同胞相合供者日漸匱乏;而中華骨髓庫等非血緣供者庫捐獻成功率僅11%。因此,供者來源缺乏是Allo-HSCT領域長期未解決的重大難題。
黃曉軍課題組歷經十餘年系列研究,從細胞因子誘導免疫耐受等臨床前期研究逐步建立、完善了國際原創的單倍型移植技術體系——“北京模式”,達到了與人類HLA相合同胞和非血緣供者移植等同的療效。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目前每年完成單倍型移植近400例,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單倍型移植中心,並推廣至全國50余家移植中心及義大利羅馬移植協作組等海外中心應用。
單倍型的廣泛應用隨之帶來新的科學問題:如一位惡性血液病患者同時擁有父母、HLA不合兄弟姐妹等單倍型供者,如何最優化供者選擇,使惡性血液病患者復發率更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即移植排異)更少、生存率更高?國際上尚缺乏該問題的系統研究。黃曉軍課題組在1210例單倍型移植臨床實踐基礎上系統研究發現:年輕、男性供者移植組“移植相關死亡率低、生存率高”;父親較母親供者組“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病率低、移植相關死亡率低、生存率高”;子女較同胞供者組“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病率低”;父親較姐姐供者組“移植相關死亡率低、生存率高”;非母系遺傳抗原(NIMA)不合同胞較父親、非父系遺傳抗原(NIPA)同胞供者組“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病率低”,從而建立了單倍型移植供者“優化選擇法則”。
《Blood》特邀德國Tübingen大學Rupert Handgretinger教授在當期“Inside Blood Commentaries”欄目進行評述:與非血緣移植中HLA配型是供者選擇首要原則不同,親緣單倍型移植中供者選擇對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關死亡、復發率意義重大。迄今對於供者年齡、性別、親緣關係等選擇原則知之甚少,而這篇研究論文在大量臨床病例基礎上提出的供者選擇法則,可有效降低移植合併症發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該法則應在其他單倍型移植模式中進一步驗證。鋻於“北京模式”覆蓋全球50%以上單倍型移植病例,這對改善大量患者生存具有重要影響。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王昱副主任醫師和常英軍教授,通訊作者為黃曉軍教授;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73”、“863”項目,“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等多項科研基金的資助。
《Blood》(血液)由美國血液學會主辦。刊載血液學基礎實驗和臨床研究的論文,包括良性與惡性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病症以及機制、免疫學和腫瘤學的血液研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