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陵舊地老門東

  • 發佈時間:2014-11-30 06:53: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南京是部線裝的歷史,書頁裏夾雜著豐富的風俗民情。尤其體現在老城南一帶,隨著城市改造的進程,那些散落在民間的記憶碎片已被歲月的車輪輾在鋼筋混凝土下了。不過也不必失望,佔地15萬平方米的老門東歷史街區就如一座民俗博物館,再現了一派老城南的歷史原貌。

  老門東位於中華門以東,從長樂路拐進箍桶巷,徑直不過500余米,便可以看到一座牌坊,其梁柱和坊額為幹挂工藝敷設的精美石雕,匾額上的“老門東”乃從王羲之的碑帖《聖教序》中集字而來,坊柱氣勢恢宏。

  街上平鋪的條形石板恰似金陵厚重的歷史默默經受著遊人腳步的叩問。兩旁的建築為青磚黛瓦,褐色的木製窗格為中字結構,頗顯舊時江南的氣息。小街除了韓復興、蔣有記等匿跡多年的金陵老字號,還招來了謝馥春、星巴克等知名的外埠商家入駐,倣古式的門面可謂入鄉隨俗了。街上不乏酒吧,門前的花壇簇擁著粗木,樹蔭下放幾組桌椅,幾個老外喝著啤酒閒聊。當然,街上還有茶社,其中以郭德綱的“德雲社”最為注目,遊人至此都會對門前的價目評頭論足。

  街心公園有座小亭(積善亭),上書“結廬市隱”,亭角飛翹高挑,有聯“閒情何必林泉覓,風雅自由市井吟”為證,隱語古城人隨遇而安的生活心態。最好看的是小亭內外瀰漫的水霧,身在其中猶如仙境一般。我的相機捕捉著每個生動的鏡頭,不經意間,目光落在對面的石壁上,那些凹凸不平的浮雕展現的不正是老城南的市景嗎?像理髮、炸爆米花、學童進館,老者對弈等映象,仿佛引領我的思維回到了童年。

  當然,城南居民並非與世隔絕,郵差時而串街走巷,把遠方親人的素箋投到住宅,然後通過郵筒把家書遞至遠方。郵筒置於邊營巷口,一位小女孩腳立石上,用力踮起腳尖向筒口投遞信函。我沿街南行,一柄廣告傘下,吹糖的手藝人正埋頭“作畫,”白紙上,黃色的“龍鳳呈祥”經她的描繪栩栩如生,充滿著誘惑,這種藝術美食吸引了不少饞嘴的孩子,他們攪動舌頭,迫不及待地品味著祖父母們兒時的味道。此外,還有倣古貨車,挂著五顏六色的香囊荷包,打破了小街千篇一律的古色。

  街道的盡頭便是明城墻了,我停步回首,不過百米余的小街內進頗深,呈現一個“非”字形狀。隨便步入某條小巷,青磚鋪就的小道,黛瓦覆蓋的民居,還金陵人家以本來的面目。這裡府第緊挨,獨門獨院。舊門還沒上漆,獅形的門環、橫栓染著黃色的銹跡,鎖是新的,鎖著院內不被人知的秘密。偶有幾間修繕中的屋子,門卻虛掩著,目光從門縫射進去,院內有古井,有假山,淡黃色的陽光照在墻上,綠色的桂枝結滿了一樹芬芳,典型的江南庭院小宅,安靜幽雅。想必昔時秦淮人家有此院落也頗為自得了。

  屋內已不住人,建材多為舊城改造時遺留下來的。也有少數幾間對外營業,賣些文化商品和味香色絕的秦淮小吃,遊客在此體驗著金陵的味道,而我們則在此追憶童年。

  確切地説,老門東就是一個踩著城南老宅的根基建造起來的片區,到處顯現古樸的氣息。儘管少了些走街串巷的吆喝聲,但依然為我所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