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都市“菜農”誕生記

  • 發佈時間:2014-11-30 06:53: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支架攀援的綠藤,結出一串串“肥碩”的豇豆,在田裏採摘,儘管鞋裏浸了泥土,心裏也是歡快的。假期或者週末,孩子與家長一起在田野裏,一天下來,皮膚曬得黝黑,可眼見著收穫滿滿一籮筐玉米或者時令蔬菜,還是滿心歡喜。

  在藍天與綠地之間,有豐收的歡愉,這樣不自主的“心嚮往之”,在越來越多都市人的心裏滋生。農耕的方式讓人艷羨,也幻想著自己能有一片一畝三分地,不會太緊張,也沒有快節奏,只是簡單地享受耕作和收穫。

  就這樣,都市人開始琢磨如何能成為田間的耕作者,隨時體驗一把耕種的樂趣。閒來時踏青,收成時採摘,説來就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自己採下的時令菜,比起去超市或者菜市場,這樣少有的體驗,總是讓來的人興致高漲。

  鄉間“一分地”也因此有了流轉的“小市場”,如此,竟成了一種流行趨勢。近來,在都市郊區,開始有來自市中心或者城區的人盤算著,租種下村民宅前或屋後的小片自留地,以並不算貴的價格簽一份租種合同,從播種、耕作,到收成,都由自己來打理,有村民大方地同意了這種“出讓”,而這些一心嚮往耕作的“城裏人”就以這樣的方式,過上了“洋氣”的鄉間生活。

  今年初,我的同事丁丁就成了一名“地主”。她有幸尋得了這樣一小塊地,雖然面積只有“一分”大小,但她卻以最快的方式滿足了多年來對“歸園田居”生活的憧憬。耕作半年多,蔬菜也已收穫了幾茬。“也許是自己辛苦所得的緣故,每到有了收成嘗鮮時,總覺得比菜場買來的美味了許多。”丁丁説。

  丁丁從淘寶買來種子,依時令種上了南瓜、茄子、番茄……,品種不一;又備齊了農耕器具。“雖説從小在鄉下奶奶家長大,對於耕作,從前多只停留在想像和觀察,動真格兒的時候,還有點怵。”不過,“彆扭”的時間並不長。每當閒暇之餘驅車郊區,看見這片“自家地”,一人彎腰鋤地,一人播種,一番與老公默契配合的情景,讓丁丁在遠離家鄉的土地上重新找回了兒時的驚喜和感動,也讓她如獲至寶。丁丁説,她也希望年歲尚小的女兒能像自己一樣,在親近大自然的環境中成長。

  如此突發奇想,丁丁原覺得自己也算是個“異類”。可租地後,她卻無意結識了一個與自己的決定不謀而合的“菜友圈”。跟按部就班的工作氛圍很不一樣。菜友們多數學歷頗高,有博士,教授,藝術家,蔬菜專家,也有全職太太……在這裡,各自的職業領域雖不同,但對大自然和農耕勞作,卻都心存著天然的熱愛。交流之餘,丁丁發現,這樣的耕作也給生活帶來了許多創造力。有人依興趣做育種雜交試驗,有人種上了人參之類少見品種,還有人買來稀奇古怪的農耕器具,像玩玩具一般。

  丁丁決意全程不用農藥,於是,她還時不時地從街坊家裏“討”一點有機肥。一邊交流種菜經,一邊自學農耕書,這個夏天,每次耕作前,先涂一層厚厚防曬,再搞個全副武裝。“這套流程怎麼看,都跟農民伯伯不太像。”丁丁玩笑説。

  抽不開身時,就托主人或菜友幫忙看管。幾個月下來,竟還有點兒上癮,於是,她又仔細研究起,怎樣才能讓蔬菜長得好。如今,全家人都吃上了自己的勞作成果,她説,可以考慮下一步讓地變得再大一些,美其名曰“開心農場”;就在昨天,丁丁又在她的“小農場”裏分摘了一批新鮮的茄子,帶回家,一番大塊朵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