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傳媒大學:凝聚“記錄時代 見證夢想”共同價值

  • 發佈時間:2014-11-30 06:53: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中國傳媒大學1號樓東側靜立著一塊長形景石,校訓“立德 敬業 博學 競先”就鐫刻在此石之上。

  談及校訓的由來,需要追溯至1993年。據時任北京廣播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黃勇介紹,這一年,北京廣播學院迎來40歲生日。進入不惑之年的高校,辦學走向規範化制度化,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校訓,以體現辦學理念和規範。當時,適逢北京高校開展文明校園建設活動,學校認為應抓住契機,把制定校訓提上議程,研究和確立校訓的工作由此啟動。

  黃勇説,當時考慮,校訓是學校的面孔,應展現學校的風貌;校訓是辦學的嚮導,應體現學校的特色;校訓是師生的鏡子,應折射師生治學做人的準則。如何兼顧“國學淵源、時代精神、學校特色、行業要求”,因而成為大家認同的取向。

  調研是制定校訓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黃勇回憶當時情景説,每到一所兄弟院校,都要詢問該校的校訓詞並帶回來仔細研究,同時查閱古籍經典名篇中關於教育和修身立業方面的論述,以求得到啟發。經過深入研究和多種方式徵求意見,最終,“立德 敬業 博學 競先”8字被學院黨委討論確定。

  黃勇解釋道,“立德”,是要求辦學以德為先,師生重視道德修養;“敬業”,是要求師生熱愛專業、專心學業、敬重事業;“博學”,是要求師生博聞廣識、厚積薄發;“競先”是激勵師生樹立競爭意識,勇於開拓進取、敢為人先。

  為何將“立德”放在校訓首位?黃勇説,德育一直是我國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同時,學院以新聞傳播為辦學特色,培養的傳媒人才將成為未來傳媒從業者,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能夠堅守職業道德和擔當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對傳統道德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德”猶如美玉,古人求之若渴。《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被古人歸位於“三不朽”之首,可見古人對“德”之用心。唐代經學家孔穎達曾作疏: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聖德立於上代,惠澤被于無窮。《河南程氏粹語·論道篇》中説:一德立而百善從之。

  “立德 敬業 博學 競先”所蘊含的德立善行、樂業敬業、博而能一、敢為人先的精神,與當今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中傳人也必將成為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引領者和踐行者。

  校訓之義,在於堅守踐行,這是校訓的生命之所在。陪著中傳人走過21個春秋的校訓,已逐漸凝聚成中傳人的共同價值追求和信仰。轉型的中國,風雲激蕩,時刻涌現著足以讓歷史銘記的人和事。記錄時代,見證時代的光榮和夢想,也將激勵著傳媒學子在這樣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裏為傳媒事業貢獻力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