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十一”真是“最低價”嗎

  • 發佈時間:2014-11-24 14:29:44  來源:今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翟維鷺)“雙十一”促銷已經過去十多天了,但有消費者通過本報“消費直通車——今晚3·15熱線”反映,一些電商的部分商品恢復“原價”後,仍然與“雙十一”期間相倣甚至更低,感覺當時為獲得“僅此一天”的特價而熬夜上網很不值得,而且有種被愚弄的感覺。

  消費者李女士昨天反映,她“雙十一”在天貓商城購買了一件“金寶貝”品牌童裝,剛收到沒幾天,就發現衣服又降價了。李女士説:“這件衣服原價369元,‘雙十一’那天特價149元,覺得很划算,就一直守候在電腦前成功下單。沒想到的是,衣服現在的‘團購促銷價’竟然只要119元,而且還尺碼齊全庫存充足。”無獨有偶,另一位消費者張女士也反映,“雙十一”那天以611元的特價買到了一雙原價1890元的品牌短靴。“當時還覺得很實惠,沒想到從‘雙十一’以後直到現在,這雙鞋在這家旗艦店就一直是這個價。而且這幾天連‘原價1890元’的字樣都沒有了,看來正價也就是這個價了!”張女士無奈地説,“早知這樣,何必當天熬夜下單呢!電商實在有點愚弄消費者的意思。”

  記者隨後與部分店舖客服取得聯繫,對方大多表示現在的價格也屬於促銷價,至於“原價”究竟是多少,客服人員也解釋不清,只是讓記者參考“吊牌”。記者採訪中還根據消費者提供的資訊,上網查詢對比了多件商品“雙十一”和現在的價格,發現有很多都相差無幾,現價比“雙十一”還便宜的也不在少數。難怪很多消費者都表示,商家一直都在“雙十一”的宣傳中營造“史上最低價”的感覺,並且大多數特價品都需要熬夜等待“秒殺”,但“雙十一”過後才發現,其實促銷含金量不過如此,再算上額外付出的精力,實在不划算。

  市百貨商業協會人士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商家的促銷噱頭層出不窮,消費者還應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不要盲目追隨。如發現有虛構原價或先提價再打折的現象,也可向消協等部門投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