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京報:降息給深化改革帶來難得機遇

  • 發佈時間:2014-11-23 11:17:06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經濟增長急速下行探底時,啟動貨幣政策相對短期的逆週期調節,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已經發生結構性轉變之下,將此次降息視為中長期貨幣政策轉向,則是種誤解。

  在經濟景況持續不振之下,時隔兩年多,央行終於再次重啟降息——11月21日晚,央行網站發佈,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

  其實,細心追尋央行的貨幣政策軌跡,我們就能夠感知到,此次央行降息並不出人意料。

  近兩年來,面對經濟增速的持續探底,央行陸續啟動了SLF、PSl、MLF等一系列定向寬鬆政策,可是,事實卻依然無法對經濟下滑構成有效托底,今年三季度GDP甚至探底至7.3%,在這種令人憂心的情況下,此次央行果斷重啟降息,顯然是一個無奈的必然選擇。因為,相比定向寬鬆,降息等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向實體經濟的傳導,不僅更為通暢高效,亦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

  但是,在肯定降息的相對必要性時,我們應謹防受此誤導而極可能迎來的新一輪投資刺激浪潮。這不是危言聳聽,回顧以往降息和降準的重啟,幾乎每一次都會隨後迎來大規模的投資刺激。

  切不可重蹈覆轍。這是因為,與既往相比,當前支援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應該説,在改革開放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的資源稟賦優勢在於,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成本的偏低,在這種格局之下,投資刺激顯然可以對經濟增長起到極其明顯的成效,但是,在我國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成本逐步上升之後,投資刺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率必然會呈遞減之勢。而遲至2010年之後,面對勞動力和土地、尤其是環境治理成本的急劇上升,投資刺激對經濟增長的邊際效率,不僅整體急劇下降,而且在部分發達地區甚至已經呈負值。

  對於此次央行降息,更為客觀且理性的認識應是,這僅是相對短期的防止經濟增長出現硬著陸的托底之舉,而絕不是之於中長期徹底打開了寬鬆貨幣政策的閥門。在經濟增長急速下行探底時,啟動貨幣政策相對短期的逆週期調節,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已經發生結構性轉變之下,將此次央行降息視為中長期的貨幣政策轉向,則顯然是一種誤解。

  對於此次央行降息,部分央企、以及地方政府切莫形成誤解,認為已經迎來新一輪投資刺激的好時機。事實上,在已經明確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下,不僅決策層的初衷不是如此,包括央企以及地方政府在內更不能如此,伴隨著多年來的投資刺激,當前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政府,其債務負擔均已經顯現出難以承受之重。

  之於當下而言,我們期待此次央行降息,可以對我國經濟增長起到短期的托底之效,以避免我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窘境,與此同時,我們更希望,我們能夠珍惜此次降息給我國深層次改革所帶來的難得機遇,通過加速推進金融、財稅以及行政職能等系統性改革,為我國經濟新常態提供更好的制度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