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曙光建議對國有企業收租 租金可充實社保

  • 發佈時間:2014-11-15 15:4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新常態與改革新開局——董輔礽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于2014年11月15日在武漢舉行。上圖為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

  摘要: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認為國企改革現今動力並不充足。解決辦法“就是先收租”,“把租金先收回來,讓國企利潤實了,沒那麼多利潤,大家就不會把國有企業當做寶貝,國有企業改革的壓力就來了”。徵收後可以讓老百姓分成,也可以作為社保基金。

  “經濟新常態與改革新開局——董輔礽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于2014年11月15日在武漢舉行。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在會上表示,在利益分配關係方面,國有企業的利潤和稅收已經分開,但租金和利潤仍然混在一起,租金和稅收也沒有分開,導致國有企業不僅靠壟斷利潤,也靠壟斷租金經營。其舉例稱,“如果把租金扣除,根據09年的測算,國有企業1400億的利潤,租金超過1萬億,扣除租金以後很多企業沒有利潤甚至是虧損的”。

  在國企與民企的地位方面,張曙光表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市場中並未處在平等地位。國有企業被認為是共和國長子,而民營企業始終是二等公民,由於産權改革和産權保護的問題沒有解決,民營企業家也沒有長期打算,打一槍就走,不利經濟發展。

  基於以上兩點,張曙光認為國企改革現今動力並不充足。解決此問題的辦法“就是先收租”,張曙光指出,“把租金先收回來,讓國有企業利潤實了,水落石出,沒有那麼多利潤,國有企業老總就不會那麼牛,國資委就不會那麼吹,這個時候大家也不會把國有企業當做寶貝,國有企業改革的壓力就來了”。

  對於租金的收取辦法,張曙光建議按市場價格和國際價格徵收。徵收以後可以讓老百姓分成,也可以作為社保基金。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曙光: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會議!董老師也是我讀研究生的老師,我03年到經濟所,當時董老師36歲,我24歲,所以從那個時間起,和董老師一起度過了41年。我最近在寫書,董老師就是我下卷的人物。我借著董老師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思想,講一下混合所有制和國有企業改革,講四個問題:

  一、有兩個層次的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提出來以後,現在很熱,大家知道報紙上有很多文章,而且也有很多事例,比如説炒得最熱的就是中石化[微網志]銷售公司引進了25家民營企業,出售了29.9%的股份,融資1070億,這樣一個改革可以説是企業層次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混合所有制從本來意義上説就是企業資本結構裏形態和性質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資本構成,比如説公有資本和私有資本,本國資本和外國資本,剛才我講的例子就是這樣的一個性質。但大家看看改革的意義在什麼地方?這25家企業進來以後,仍然是小股東,雖然有投票權,但沒有決策權,所以對企業治理結構的改革來看意義不大。

  再看,進來25家民營企業,中石化的銷售公司仍然是一個國有控股的壟斷企業,對於市場結構和市場競爭來看,改變也不大,意義也不大,意義在什麼地方?就在於這25家得到了30%的利潤,中石化得到了1070億,但這兩個問題又不在我們討論之列。因為怎麼用是下一步的問題,從這個情況來看,為什麼25家願意進來,其實“兩個36條”搞了這麼長時間,為什麼那個時候不願意進,而這次為什麼又進了,其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這25家企業的進入是要買國有壟斷權的,因為中石化銷售公司每年有250億的利潤,得到的30%的股權,可以不在出任何其他的力氣就能分享到8%的利潤率,這就是進入的秘密。

  其實混合所有制也就是混合經濟,大家知道,八九十年代特別是董老師提倡“八寶飯”經濟,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混合經濟,從混合經濟意義上來説,我覺得還有一個層次的混合所有制,就是行業層次的混合所有制,這樣的現象也有。

  大家知道,上海掛牌了一家中民投集團,現在中國石油商會也在考慮籌備成立中民油集團,就拿中民油集團來説,成立它有什麼意義?實際上在現在的“三桶油”之外在成立一個中民油集團,多了一桶油,多的這一桶油就在原來壟斷市場競爭裏多了一個寡頭與競爭者,所以就可能加劇市場競爭。

  既然是中民油集團,它的治理結構也和現在的中石油、中石化不一樣,出現了兩個,就有了比較,對於企業治理結構改革也會有很大好處。所以我覺得,我們要進行國有企業改革,要按照董老師的混合經濟的思路來看,既要搞企業層次的混合所有制,也要搞行業層次的混合所有制,甚至行業層次的混合所有制更加重要,因為競爭都是在行業內不同企業之間進行的,而不是在企業內部進行的。這是我想講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講一下國有企業改革的進與退。國有企業改革改了三十多年,確實有進有退,反反覆復,到現在問題沒有解決,2008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資源要素租金和國有企業改革》,提出國有企業改革兩大問題,一是國家和企業利益分配關係,二是産權改革。

  先看利益分配關係,改革在這方面通過利改稅和分配製,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是把國有企業的利潤和稅收分開,過去是統籌統支,全部上交全部下撥,國有企業不納稅,改革以後,結束了國有企業不納稅的歷史,這是一大進步。但國有企業不向國家交利,93年分稅制改革裏明確規定,1993年以前建立的國有企業暫不向國家上交利潤,從93年到08年,國有企業沒有向國家上繳一分錢利潤,到了08年國有企業利潤大增,這時候才上繳。但改革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家知道,有三大範疇,利潤、稅收、租金,改革把利潤和稅收分開了,但租金和利潤仍然混在一起,租金和利潤混在一起,租金和稅收也沒有分開,因為企業要上交所[微網志]得稅,所得稅裏就有一部分租金,沒有分開問題就來了,國有企業不僅靠壟斷利潤,也靠壟斷租金。如果把租金扣算,09年測算了一下,國有企業1400億的利潤,而租金超過1萬億,扣除租金以後很多企業沒有利潤甚至是虧損的。所以改革這個局限性是很清楚的。從這一點來説,國企改革走了一半。

  産權改革,通過90年代抓大放小,産權重組,國有企業産權改革也有很大的進步。從山東賣國有企業開始,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創造,再加上重組以後、抓大放小以後,國有企業原來幾十萬家,現在中央國有企業只有100家左右,結束了國有企業規模過小、數量過多、過分分散的結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改革。

  但改革的狀況,這方面也有很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市場中沒有處在一個平等的地位。國有企業是共和國的長子,而民營企業始終是二等公民,因政府如此很多制度都在整民營企業,《憲法》裏有一個非法經營罪,就是原來投機倒把演變過來的,沒有嚴格的量刑標準,但要抓你就有説法,在這樣一些法律制度之下,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來,倒了一大批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比如説80年代初溫州的八大王、廣東的李經緯等等,企業家是很重要的稀缺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與帶頭將軍,但我們卻不愛惜他,現在正因為産權改革的問題沒有解決,産權保護的問題沒有解決,很多人可以看到官員和國有企業家,都把資産弄到國外,老婆孩子弄到國外,民營企業家也沒有長期打算,打一槍就走,所以對經濟發展到底多少人有信心,這是産權改革很重要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想講一下怎麼改。既然是以上兩個問題,改革都是在日子混不下去,有危機的時候才改,現在國有企業利潤那麼多,國有企業老總那麼牛,國資委[微網志]吹得國有企業那麼好,能改嗎?有壓力嗎?有動力嗎?沒有,那麼怎麼能夠使得他有動力?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辦法,就是先收租,咱們把租金先收回來,讓國有企業利潤實了,讓它水落石出,沒有那麼多利潤,國有企業老總就不會那麼牛,國資委就不會那麼吹,這個時候大家也不會把國有企業當做寶貝,國有企業改革的壓力就來了。怎麼收?我覺得也很好辦,按市場價格和國際價格收。比如説土地,給民營企業多少錢,也給國有企業多少錢,過去沒有繳租的現在交,按這個價格來算。這是一方面。資源要素按國際市場價格算,從09年開始,石油40美元以上國家拿走60%,現在按全價算,租子收回來以後,可以分成老百姓人人有份,也可以作為社保基金,這個問題解決了,改革進一步怎麼解決産權問題,我覺得董老師的説法是很有道理的,産權問題仍然是董老師説的單一的國有制和市場不相融,只有民營企業才可以相融,國有企業要在市場裏活得很好,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舉個例子,鐵路怎麼改革,03年做的方案,13年實現了政企分離,這是組織上政企分離,經濟上沒有分開?把總線切入總公司,負責幹線投資運作,把支線鐵路全部賣掉,這樣鐵路市場馬上形成,鐵路改革可以推進,其他部門改革也可以解決。

  第四,四中全會提出依法治國,很重要,也很好,比如説要把依法治國變成人們的信仰與習慣,要尊重憲法、尊重人權,保護産權,講得很好,怎麼落實是關鍵。怎麼落實?就要把過去侵犯産權的事情糾正過來,把現在還在繼續侵犯産權的要制止。上面講的這些企業家,顧雛軍十幾個億的資産,按個罪名就把他的資産剝奪了,要不要平反?只有平了反才有可能。現在還在繼續發生侵犯産權的事情,一定要停止。真正要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精神,先從這些問題做起,這些問題解決了,依法治國的問題就可以落實!

  好,謝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