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氣管道安全隱患 亟需整治

  • 發佈時間:2014-11-13 05:33: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管道運輸,是繼公路、鐵路、水運和空運後的第五大運輸方式,已經成為國民經濟運作的重要載體之一,目前全國陸上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達到12萬公里,一半以上運作了15年以上,有的甚至運作了30年。然而令人憂慮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頒布實施已3年有餘,但在管道上方取土、挖塘、施工,甚至打孔盜油等違法行為仍然屢禁不止,一些重大隱患時刻在威脅著油氣管道的運輸安全。

  以中國石化管道儲運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公司所轄管道全長6600公里範圍內,目前共有各類非法佔壓6000余處,其中打孔盜油現象十分突出,僅今年1至10月,就已經發生400余次。原油管道被鑽孔後,被盜原油極易泄漏,輕則污染農田,重則引發爆炸火災,嚴重影響管道及沿線居民的安全,威脅國家能源大動脈的安全。

  應加緊整治油氣輸送管道安全隱患,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安全監管體系和應急體系。一是對各地土煉油廠進行整治。打孔盜油現象出現根本原因,是一些土煉油廠或企業違法收購被偷盜的油氣。因此,要全面清理和整頓各地的非法土煉油廠,同時處罰違法收購油氣的企業,讓被盜油氣無處可銷。

  二是加大執法力度,增強違法成本。一些企業和個人之所以在油氣管道上方違法佔壓,亂壓亂挖亂建,根本原因在於違法成本低。執行部門應結合近期國務院安委會集中開展油氣輸送管道行業領域“打非治違”專項行動,要加大對石油天然氣管道違法行為的查處,增加違法成本,遏止違法行為。

  三是加大普法力度。一些企業和居民之所以對違法行為熟視無睹,根本原因在於不懂法。應重點加強對鄉鎮基層群眾普法力度,讓當地企業和居民熟知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了解原油管道上方取土、挖塘、施工帶來的危害性,發現鑽孔行為及時舉報,從源頭上建立油氣管道保護壁壘,根治違法行為。

  四是加大輿論監督作用。油氣管道的安全關係到千家萬戶,特別是有些油氣管道與城市的地下管網交叉重疊,必須通過徹底的整改來消除安全隱患。對此,新聞媒體應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全社會對於油氣管道安全的關注度。

  (中石化管道荊門輸油處 李詩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