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廠捧出藝術“罐頭”

  • 發佈時間:2014-11-13 05:33: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廣州紅專廠藝術創意園迎來了一個新事物——旨在為文化藝術界人士提供公益性交流平臺的“廣州公共文化觀察室”進駐開館。

  廣東省政協常委、書法家孟浩介紹説,“這裡將提供一個交流平臺,所有涉及公共藝術的展覽,包括書畫、雕塑、音樂、影視、服裝等等,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裏巴人,均可在此展出交流。”

  由“三舊改造”而來的紅專廠,創立5年來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廣州文化地標,被稱為“廣州的798”。

  很多人還不知道,紅專廠的前身,是建於1958年的廣東鷹金錢罐頭廠。作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罐頭廠,它保存了豐富的工業建築歷史遺存。漫步于園區12.2萬平方米的巨大空間,幾十座形態多樣的前蘇聯式工廠建築、散佈各處的舊機器,在大樹濃蔭的掩映下,令人有穿越時光的感覺。

  “2009年春天,我們在這裡播下第一顆種子,讓廢棄的老廠房煥發了生命力。”紅專廠總經理陳志艷介紹,創辦之初,經營團隊就實地考察了美國、英國、法國等國際先進創意産業園,希望打造一個藝術、設計、生活相融合的一流文化創意産業園。他們把舊車間改造為時尚LOFT,成為能給人無限靈感的創意空間。

  “當代藝術大師吳冠中先生看過紅專廠後唸唸不忘,還告誡我們,藝術不是供人膜拜的神壇,而是‘專家鼓掌、群眾認可’的創作態度,這也是紅專廠一直秉持的藝術産業路線。”陳志艷説。所以,紅專廠舉辦了國際級、國家級、省市級乃至市民自發的文化活動1000多場,而這些活動都有著清晰的“邊界”:只做自己擅長的、藝術界該幹的事,遠離五花八門的商業化活動。

  這裡不乏高規格、高品位的藝術展示。比如“包豪斯在中國”大型展覽,將紅專廠在工業建築設計上的特色,很好地融入了包豪斯的藝術成就之中,獲得了設計界的高度評價。

  這裡也有趣味盎然、形式多樣的群眾藝術活動。如紅專廠去年7月發起的“X工作坊”項目,鼓勵不同領域的創意人士把有趣的想法帶給大眾,從“惺惺相惜”盆栽坊到廢棄品創作坊,在一次次創意活動中,藝術被帶出了象牙塔,走進了大眾生活。

  此外,紅專廠還與英國、法國、義大利、瑞士、丹麥等20多個國家駐穗領事館建立文化交流平臺,定期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現在,每天來園區參觀的遊客約達10000人次,有專業的藝術界人士,也有攝影發燒友、拍婚紗照的情侶,還有喜歡藝術的普通市民,甚至很多外賓來廣州也指定要來這裡。”陳志艷自豪地説。

  畢竟是産業園區,不少人關心紅專廠的效益。“我們並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過大體能實現收支平衡吧。”陳志艷説。

  南臨珠江之畔,北近黃埔大道,紅專廠所在的地段緊鄰廣州CBD珠江新城。雖然紅專廠為這個城市帶來的經濟效益無法與即將拔地而起的廣州國際金融城相比,但作為一座藝術園區,它的經濟效益已屬可觀。目前,園區入駐企業約125家,2012年園區企業産值達18億元,利稅1.8億元。

  更難能可貴的是,短短5年,園區已經形成了産、學、研一條龍合作的文化産業模式。這裡不僅聚集了廣州集美組、道灝設計等一批知名設計企業,更吸引了香港當代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實習基地、廣州美術學院實習基地等100多家藝術單位入駐,初步形成了一個高水準的文化創意園。在園區,無論是大型設計公司的設計師,還是路邊創意商鋪的老闆,乃至在創意集市中“擺攤”賣手工藝品的攤主,大都在這裡“樂不思蜀”。

  集美組是紅專廠內首屈一指的設計公司,承擔了包括廣州長隆酒店在內的全國各地諸多大型設計項目。“工作在紅專廠真的很奢侈。這裡就像城市裏的一塊和田玉,60年的自然和人文積澱讓它如此獨特。”集美組設計師齊勝利説。在他看來,紅專廠的氛圍,能夠使他們的設計不被市場同化。“我希望紅專廠成為未來CBD中的文化綠洲,成為廣州市的文化名片。”陳志艷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