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自主品牌汽車如何才能成“主角”

  • 發佈時間:2014-11-03 05:52:3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新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同比提升0.19個百分點。但是,這一成績難掩自主品牌乘用車品牌分散、品質滯後、惡性競爭的現實。下一步,自主品牌要狠抓産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實現抱團發展,才能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在遭遇“12連降”後,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終於止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佈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65.36萬輛,市場佔有率為38.54%,同比提升0.19個百分點。但這並沒有讓自主品牌車企鬆口氣,因為它還有很多道坎兒沒有邁過。

  自主品牌太分散

  10月22日,吉利控股集團宣佈,任命林傑為銷售公司總經理,孫曉東不再兼任此職務。儘管吉利的官方説法是,孫曉東將“繼續擔任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負責品牌、市場和産品戰略規劃工作,主管戰略市場部”,但業內普遍猜測則是他很快就會另投東家。

  這真是一個憂傷的故事。“我們總是猜中了開頭,卻猜不中結尾,那些希望合資企業高管投奔自主車企以改寫自主品牌命運的人,聽到了夢想碎裂的聲音。”汽車觀察人士洪華説。

  其實,故事折射的是自主品牌車企的集體困局。今年前3季度,吉利汽車的累計銷量為27.41萬輛,同比下滑了27%,不到全年目標銷量58萬輛的一半。就連一向自信的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今年前3季度,上汽乘用車僅實現銷售13.28萬輛,同比下滑15%,不得不將全年銷售目標從年初的26萬輛調至20萬輛。

  “中國品牌乘用車遭遇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中國品牌太分散了。”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説,“目前有20家左右的中國品牌在競爭,轎車有上百個品種,每一種只有2萬輛左右的銷量。這也就意味著有一部分産品甚至是在賠錢賣。”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對外“血拼”的同時,部分企業品牌和産品定位不清、內耗嚴重,很難實現規模發展。

  “滯後效應”遭遇消費升級

  其實,我國自主品牌近年來在造車技術和品質保障上還是取得了較大進步。據董揚介紹,目前國內主要整車企業已建立起較完整的技術研發體系,並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向技術自主、從逆向開發向正向開發的轉變。

  而全球權威汽車評測機構J.D.Power亞太公司發佈的《2013年中國新車品質調研(IQS)報告》顯示,自主品牌乘用車新車品質(IQS)PP100(每100輛新車的問題數)與外國品牌的差距,已由2007年的139個縮小到2013年的50個,相當於外國品牌2010年的水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也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乘用車C-NCAP(中國新車碰撞評價)測試成績已達到五星級的水準,安全水準已不亞於合資品牌乘用車。

  然而,這樣的進步與消費者的感知卻並不一致。“這裡有一個品牌傳導滯後效應和消費升級的矛盾。”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自主品牌是以低質低價切入市場的,在消費者心裏,自主品牌還是低端車的代名詞,要扭轉這種印象,尚須一定時間。與此同時,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消費者有條件時也傾向於購買級別更高、品牌更靚的汽車,所以,就出現了“自主品牌再好,消費者也不大買賬;合資品牌在‘減配’,消費者依然趨之若鶩”的尷尬局面。

  “四輪驅動”才是正道

  那麼,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出路究竟在哪?

  “首先還是要抓好産品品質,提升産品力。”張志勇表示,近些年自主品牌乘用車與合資品牌的差距確實在縮小,但並不意味著沒有差距。在他看來,眼下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最大的差距不完全在於技術,而是在於品質管理。“唯有踏實做好産品,著力提升品質管理體系,以‘高質優價’對抗合資品牌,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來。”

  而正確把握市場的能力,也是提升産品力的重要抓手。“面對合資公司越來越強的競爭力,更好的市場定位才是最佳戰略。”張志勇説,這就要求企業在開發産品時要尋找最有增長潛力的市場,所開發的産品要符合市場的最新需求。“從乘用車市場各個品類産品來看,SUV市場的增長後勁仍然很足;MPV市場也在升溫,值得嘗試。”

  在確保産品力的同時,對品牌體系建設也要有系統規劃。廣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吳松表示,國外不少知名汽車品牌已有百年曆史,而我們的自主品牌只有幾年時間。“我們唯有在産品技術、品質、性能、服務等方面苦練內功,在體驗、情感、價值、文化等要素上實現良性互動,才能真正實現品牌的躍升。”

  “目前,自主品牌車企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同的品牌之間通過擠壓自身的利潤空間來惡性競爭,並不利於品牌自身的成長。”董揚建議,有關部門應出臺政策限制自主品牌過度競爭,鼓勵起步晚、實力弱、長期不能盈利的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退出。

  而如何讓自己不成為那些“該死”的企業?董揚認為,這需要自主品牌企業之間“抱團取暖”。“目前,在我國汽車行業裏面,每一家自主品牌車企大都是與國外企業合作,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卻非常少,這就需要政府引導,集中開發資源,共同提高企業競爭力。”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尹同躍説。

  廣汽傳祺拋棄“模倣”贏得市場

  就在自主品牌遭遇困局之際,廣汽乘用車公司的傳祺品牌卻實現逆勢上揚。今年前3季度,廣汽傳祺實現銷售7.6萬輛,同比增長41%。以首款轎車傳祺GA5上市開啟自主品牌征程的廣汽,自主造車還不到4年,但這個國有車企中的後來者已在2013年完成了8.5萬輛銷量,實現了盈利。

  廣汽傳祺何以演繹傳奇?“正向研發,多做加法”,廣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吳松介紹説,廣汽開始做傳祺的時候,把國內所有自主品牌都考察了一遍,僅形成方案就花了六七個月。最後,他們得出結論,繼續模倣就是死路一條,由此確立了採用世界標準正向開發的造車原則。GA5、GS5和GA3這3款車的研發花了差不多7年的時間,到今年8月8日傳祺GA3S·視界發佈,傳祺的造車能力已經實現蛻變。

  “合資品牌在中國是做減法,A級車是所有合資品牌在中國減配的‘重災區’。但作為自主品牌,如果我們跟著做減法,就沒有生存空間。傳祺就反其道而行之,採取了‘多做加法’的戰略。”吳松進一步解釋説,“所謂‘多做加法’,就是增加産品的配置,達到甚至超過消費者預期。”

  “明年廣汽傳祺將向20萬輛以上的目標發起挑戰。”吳松説,為了這個目標,廣汽傳祺已做足了準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