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盲駕”入刑,這個可以有

  • 發佈時間:2014-11-03 05:33:07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石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10月31日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針對危險駕駛罪,劉政奎委員建議將“毒駕”納入其中,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金強在此基礎上還建議對“玩弄手機或其他手持終端的行為”進行規定(11月1日《京華時報》)。

  開車玩手機,看似小事,實非小事,而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司機邊開車邊發短信,發生車禍的概率是正常駕駛時的23倍。英國也公佈了一組數據,駕車時發短信的駕駛員反應時間比正常情況慢35%,相比之下,酒後駕車的司機反應時間慢21%,吸食毒品後駕車的司機反應時間慢21%。開車時使用手機,比酒駕、毒駕還要危險得多。

  與醉駕一樣,開車玩手機不只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更是拿他人的生命開玩笑,特別是駕駛客車的司機,隱患更大,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有人將在駕駛中玩弄手機和手持終端的行為視為“盲駕”,可謂恰如其分。

  其實,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司機開車時接打電話,可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扣2分的處罰。但對刷微網志、發短信之類行為,並沒有明文規定。即便上述規定也適用,區區200元也毫無震懾力。而在英國,開車玩手機面臨與酒駕類似的處罰,如果司機開車時因發短信等行為分心,造成致死車禍,司機將面臨最高14年的監禁。所以,開車玩手機,屬於不折不扣的玩命!對這種要人命的做法,必須嚴懲。

  如何才算嚴懲?將“盲駕”入刑。就目前而言,面臨兩個難題,一是不少人未達成共識,並不認為開車玩手機有多大危害,如何凝聚共識,尚需時間。二是入刑後如何檢查?與醉駕現場調查、固定證據、抽血測試等法定程式容易操作不同,“盲駕”存在固定證據難、提前調查難等特點。不過,治理“酒駕”的效果説明,只要嚴格、認真執法,就不怕做不了。

  權威統計顯示,“醉駕入刑”3年來,全國發生涉及酒駕、醉駕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次數和死亡人數較“醉駕入刑”前同比分別下降25%和39.3%,“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觀念正深入人心。期待“盲駕”入刑,“開車不玩手機、玩手機不開車”也能深入人心,成為公民自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