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汽車自動駕駛時代即將來臨

  • 發佈時間:2014-11-03 01:31:3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寶馬和百度宣佈,雙方將共同在中國推進高度自動化駕駛科技,而寶馬此前就已展示過其自行研發的無人駕駛技術;奧迪也在近期表示計劃加入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行列,未來將打造能夠在市區路況下自動行駛的車輛;沃爾沃正在瑞典哥德堡主導全球首個大規模自動駕駛公眾路試項目;而德爾福的自動駕駛路試車在中國已經跑了50萬公里左右;大陸在2012年底就也已獲得美國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的批准,在該地區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博世的自動駕駛車輛也已在美國舊金山附近的帕洛阿爾托地區進行路試……

  IT大佬與汽車巨頭紛紛投身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自動駕駛的熱潮已席捲而來,而業界關心的是這股熱潮緣何而來?自動駕駛是否已經為實現産業化準備就緒?而對於該項技術變革,自主車企又該如何應對?蓋世汽車近日特約中德汽車工業技術協會張瑞理事、上汽電控系統部門總監劉奮博士、德爾福電子與安全事業部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王展、大陸集團底盤與安全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湯恩圍繞此話題展開討論。

  IT企業的涉足讓汽車企業受到巨大壓力

  自動駕駛大熱,是技術驅動和需求驅動相結合的産物,當然媒體在這個老態盡顯的傳統行業裏挖掘到跳躍性創新的興奮點而推波助瀾熱傳,亦是原因之一。不過,顯然,不管是技術面,還是需求面,都還處於較初級的階段,自動駕駛從概念到普及,至少還需要10—1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各類企業可利用這個窗口期做好堅實的準備工作。

  谷歌等IT巨頭之後,傳統汽車行業已經加入到自動駕駛領域的探索,這個曾經只是在人們想像和科幻電影中出現的交通工具正在成為現實,自動駕駛汽車緣何如此火熱?是技術成熟度與市場需求即將引爆産生了交集?抑或是高科技公司的前瞻性探索?

  對此,張瑞認為目前欲涉足自動駕駛的企業均是著眼于未來,“目前看來國內市場實際上是雷聲大雨點小,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需要相當規模的人力物力投資,國內目前還沒有哪家企業可以做到。”

  劉奮則認為,IT企業的涉足讓汽車企業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也為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由於目前整個業內對於自動駕駛的未來發展趨勢都是認可的,故不管是IT還是車企都在紛紛佈局,欲趕上這股熱潮。

  王展和湯恩持相同觀點,他們認為,消費市場的拉動是自動駕駛成為潮流的重要原因。目前,手機幾乎人手一個,在駕駛過程中,車主很多時候不可避免的會去用手機,另外,愈發強大、複雜的車內娛樂功能也會造成駕駛員的分神,或許這個分神的時間不足一秒鐘,但也恰恰是這零點幾秒的時間內就可能發生無法挽回的完全隱患,在這種情況下,對汽車産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兼顧娛樂和安全,而自動駕駛技術則可以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這種需求。

   自動駕駛不會一步實現

  實現自動駕駛,還需要大量的技術開發,配套基礎設施及相關法規的構建。僅從技術面而言,企業將自動駕駛的前一階段的關鍵技術,即主動安全技術加以完善,實現主動安全技術應用的規模效應並進一步降低成本,進行推廣普及後,再實現自動駕駛的産業化是必經之路。

  美國獨立調查機構Eno交通中心去年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自動駕駛汽車的比例達到90%後,每年將減少事故420萬起,使死亡人數減少2.17萬人。而IHS Automotive公司也於今年發佈預測稱,自動駕駛車有望佔據全球汽車銷量9%的份額,時間大約在2035年左右。

  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汽車智慧化是未來汽車行業的大趨勢。然而就目前來看,自動駕駛車輛上路依舊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配套政策法規缺失,技術是否已經成熟,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還無法給出肯定的答覆,在此前提下有多少消費者能夠接受自動駕駛汽車?假若該項技術的産業化尚未準備就緒,那麼先行推動主動安全技術是否更有必要?

  王展表示,“自動駕駛沒有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並不是將一些先進的零部件採納進來,比如導航系統、雲端的連接等,然後裝載到一輛新車上就能實現自動駕駛。要實現自動駕駛,我們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這是一項需要汽車製造業和政府、基礎設施等多方面因素通力合作才能實現的技術。

  湯恩也認為自動駕駛不會一步實現,它的發展是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而在中國,現階段要想實現自動駕駛,更精準無誤的安全模式、政府建立相關的法律框架來明確駕駛員和汽車生産商的責任、車載感測器系統和後臺更實時高品質的資訊傳遞、更為精準的動態數字地圖等都將是未來所要面臨的艱巨挑戰。

  而張瑞認為目前距離自動駕駛産業化還為時尚早,“基礎建設、車內的技術以及車與車之間的互聯技術都還沒有配套完善,現階段肯定不可能實現自動駕駛。” 張瑞的回答直截了當,在他看來,就國內市場而言,自動駕駛技術仍處於空白階段,目前更加迫切的是完成技術儲備而非市場推廣。

  劉奮也表示了相同的觀點,認為,現如今整個産業內的體系仍處於研究階段,而目前離市場最近的就是ADAS(高級駕駛輔助)。

  深耕傳統技術同時務必跟隨自動駕駛熱潮

  主動安全的關鍵技術主要掌握在博世、德爾福等少數全球幾個頂級零部件公司手中。自主品牌車企需要隨時關注洞察需求面的變化,主動多與頂級供應商合作,在這個技術上採取跟隨戰略比較可取。

  為搶佔市場先機,眾多汽車企業甚至是網際網路巨頭都在積極的佈局自動駕駛,對此,承擔著中國汽車強國夢的自主車企應該如何應對?是觀望、跟隨還是迎頭趕上?

  據了解,對於當前逐漸興起的自動駕駛熱潮,國內一眾自主車企也不甘落後。一汽集團與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上汽集團與中國航太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廣汽集團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比亞迪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訊研究院、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瑞典研發中心都展開了相關合作,希望通過合作研發的方式儘快對自動駕駛技術有所突破。

  對此,張瑞認為,即使前景不明朗,然自主品牌仍舊應跟隨這股熱潮,“可能最後只有幾家能做出來,然而還是需要投入,不往前進或將面臨被淘汰的後果。”張瑞同時強調,研發自主駕駛將承擔巨大的風險,“從長遠來説,自動駕駛的市場願景是明朗的,然而短期內很難獲利,故自主品牌還是應在相關國家部委等領導的幫助下去進行研發,從而來分擔一部分的風險。”

  不過,對於自主品牌目前的業務重心,張瑞坦言,自主品牌目前還需深耕傳統技術,“在傳統技術瓶頸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去做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革新是無法實現彎道超車的。”

  湯恩指出中國自主品牌車企近幾年不管是在車型設計、産品研發還是生産製造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然而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目前來看,各個自主品牌的策略都不盡相同,有的在靜觀其變,有的在摸索嘗試,而有的也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