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加速向“創客之城”邁進

  • 發佈時間:2014-10-31 05:32:3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幾週,深圳“90後”創客李歐亞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創客是幹什麼的?”李歐亞是“柴火創客空間”的工作人員,“柴火創客空間”這個位於華僑城創意文化園A5棟2樓的空間,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創客空間之一、深圳最著名的創客聚集地。

  經過四五年的發展,國內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三大中心的創客文化圈。深圳是國內創客産業鏈最完整的城市,一個創客來到這裡可以完成從産品研發到做出樣品再到批量生産的整個過程,深圳也被譽為“創客天堂”、“硬體的好萊塢”、“創客樂園”,吸引了不少外地乃至國外的創客來到深圳實現創意,或與深圳創客合作。

  10月25日,兩場關於創客的活動分別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柴火創客空間舉辦,參與人數都超過主辦方預計,不少人站著參與了相關活動。深圳創客活動正在步入一個小高潮。據了解,深圳市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對深圳的整個創客生態系統進行了解和摸底。

  1

  創客是幹什麼的?

  熱衷於創意、設計、製造的個人設計製造群體

  “創客”一詞來源於英文“Maker”,指不以盈利為目標、有獨立想法並把想法變成現實産品的人,創客們作為熱衷於創意、設計、製造的個人設計製造群體,主要集中在硬體領域但也並不局限于硬體領域。

  “我們希望告訴大家只要你想做,每個人都可以是創客。”在李歐亞看來,創客並非“高不可攀”,也沒有身份、專業、年齡的限制,任何人只要有想法並且動手去實現這個想法就是創客,很多人只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邁出第一步。

  “我覺得我還不算是真正的創客,我從一開始考慮的就是商業價值。”柴火創客空間的第一個會員王建軍被認為是從創客走向創業的成功例子,他是深圳市創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公司的主要産品Makeblock是一個積木式機器人搭建平臺,提供各種簡單易用的機械、電子模組,可快速搭建出各種機器人或者其他機械結構,幫助大家將創意變成現實。

  柴火創客空間的第二個會員龍黎被圈內公認為“純粹的創客”。這個出生於重慶農村、沒有讀過大學的年輕人,從小喜歡自己動手製作玩具,做過五金廠繪圖員、樓房銷售等工作,為了給不認識數字的外婆製作一個“人臉撥號”座機,他開始慢慢自學電子知識,在華強北購買元器件做實驗,最終用幾年時間做出了外婆可以用的座機,這臺座機的每個撥號鍵上貼著一個頭像,只要按一下就可以直接撥打這個人的電話號碼。

  創客未必要以創業為目的,不少創客更為看重過程本身。“我覺得創客文化興起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我們需要多麼新的科技産品,而是讓大家重拾丟失已久的個人創造的愉悅感。”深圳知名創客Terry認為,創客的精神就是主動創造、有效學習以及社區分享。Terry接觸到的創客來自各個不同的專業領域,白天他們上班時是設計師、工程師、老師,當下班後聚在一起時談的是如何製造各種好玩的東西、用技術去實現天馬行空的想法,如何讓更多人能感受到這種樂趣。

  2012年從富士康國際行政總裁任上退休的“50後”程天縱自2013年起在深圳第一次接觸到創客,此後走訪了國內多個城市的創客空間,認識了很多創客。他發現,美國、歐洲有許多不以創業為目的的創客,而在中國,跨過創客階段直接創業的人非常多,真正的創客反而沒那麼多。

  屌絲派科技創始人胡志強也表示,美國創客只是玩,中國創客要把好的創意變成産品,“純玩可以讓大家成長,但變成産品才更有意義。”胡志強正在打造一個希望真正幫助創客實現産業化的空間MAKER SPACE。

  與北京、上海等地的城市相比,深圳的創客被認為更為務實。深圳市樂美客科技有限公司CEO、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在讀博士生劉興華還發現,深圳的創客除了與其他城市創客一樣愛製作産品之外,更注重平臺的打造,包括矽遞、Makerblock等平臺級的公司,這是深圳地緣優勢決定的。劉興華與二三十個小夥伴打造了一個開源硬體平臺香蕉派,他的想法是“創客改變世界,我們為創客創造改變世界的平臺”。

  2

  創客將帶來哪些改變?

  山寨經驗或與創意發生化學反應

  梧桐會聯合創始人、CEO苗科學近來觀察到,如今創客創意已經成為時代潮流,但一些昔日有所成就的企業家雖然有系統的經營智慧、充足的資本實力、豐富的産業資源,但普遍有種焦慮感,焦慮感來自於對新時代機遇的判斷力和把握力,他們希望參與到創客的活動中來。

  當前,國內一些企業也越來越關注創客,開始為創客提供生産條件、項目指導和資金支援。除了企業,地區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等都對創客這個目前人數還不多的群體給予了關注。今年以來,深圳市市長許勤數次就創客表態,希望深圳成為創新創業的天堂和創客的樂園、家園,在深圳柴火創客空間,也有光明新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等前來溝通。

  25日,中科史太白創客學院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辦開放日活動,不僅吸引了創客參加,一些企業也在現場尋求與創客的合作。

  “創客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創新群體,是對現有的創新機制和創新文化的顛覆。”創客學院院長宋展告訴記者,深圳發展創客有産業優勢,作為深圳的特色學院之一,深圳先進技術學院之所以與德國史太白大學合作成立創客學院,就是希望把社會創新力量引入科研機構,尋找科學家與草根創客對接、對話的平臺,一方面為他們提供創新創業平臺,另一方面,也希望把現有技術通過創客實現成果轉化,尋找新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

  深圳大疆創新創始人汪滔經常被視為由創客到創業再到成功企業路徑的典範。創業被一些人認為是創客的高級階段,創客巨大的創造性若能與深圳多年的製造業生態系統相結合,與山寨企業完備的供應鏈資源和製造能力優勢互補,或將有助於深圳漸漸遠離“山寨之都”的身份,變成創新産品層出不窮的“創新之都”。

  不過,在有些創客看來,創客未必要創業,創客本身可以作為一生的事業。創客的活動本身無論是否直接對經濟發展産生推動,但創客文化本身帶來的影響將是意義深遠的。李歐亞認為,創客會變革傳統行業的思維。

  “很多創客不是為了掙錢,就是喜歡,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從心底裏崇敬創客,這種純粹的創新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深圳市微納積體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院長張國新告訴記者,目前創客數量還不多,是創新創業人群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還不是主流,但可以改善一個地方的創新氛圍。微納研究院也將把一個面積約300平方米的場地改造為硬體和IC創客的俱樂部。

  3

  深圳發展創客優勢是什麼?

  創客氛圍和産業配套措施得天獨厚

  在李歐亞和劉興華等創客眼裏,“山寨”並不是個貶義詞,它代表著深圳擁有的強大生産能力和豐富的供應鏈,無數山寨式的中小企業非常靈活地滿足著全世界的各種需求,缺乏的只是創新,而創客的興起則提供了創新。

  劉興華認為,深圳的優勢在於創客氛圍和産業配套措施得天獨厚。“在別的城市,我跟一些學生聊創客,説要做開源硬體,做出來不賺錢,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但在深圳就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而且在設計、製造上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兩三個小時車程範圍內就可以找到所有你需要的東西。”

  劉興華今年3月註冊的樂美客公司已獲得300萬元投資,利用兩個月時間就將一個新産品從概念落實為産品,今年4月、10月分別推出的兩個開源硬體平臺香蕉派應用於智慧家居3D列印、虛擬現實、雲存儲等多個應用領域,每個月出貨量兩三萬件,90%以上的客戶來自國外。他認為,雖然深圳發展創客有眾多優勢,但也有劣勢,那就是高校與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相比太少了,而學生群體是創客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深圳創客Terry並不認可這個觀點。他認為,深圳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聚集了眾多高科技企業和人才,這些企業裏的年輕人中走出了很多創客。深圳南山科技事務所所長王艷梅博士也認為,雖然深圳高校和學生相對較少,但這個劣勢並不絕對,畢竟深圳吸引了全球優秀人才聚集。她認為,除了深圳在IT産業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之外,深圳人的觀念更為開放,分享、合作精神更為領先,這是深圳發展創客的重要優勢。

  “對於創客來説,深圳的傳統優勢仍在保持,有大批的工程師和完備的産業鏈,比較缺乏各界人才、缺乏人文的元素等劣勢在逐漸變小。”中國創客的代表人物、矽遞科技創始人潘昊告訴記者,隨著深圳受到更多關注,有更多各界的人包括設計師、學界的人從全世界過來,前不久MIT媒體實驗室的總監看到深圳的創新環境很興奮,接下來他們每年會送一批學生過來和深圳創客們一起做東西。

  今年以來,很多國際媒體比如BBC、Discovery也都關注到了深圳的創新環境,到深圳來採訪。潘昊明顯感覺到,與前幾年相比,最大的變化是政府、大公司都知道創客,一些大的企業也開始嘗試和創客合作,比如英特爾、海爾、聯發科等會針對創客開發産品、舉辦創客馬拉松、在公司內部辦創客空間等,讓這些成為員工福利,也可以把很多科技的東西對接起來。

  潘昊還注意到,隨著創客的流行,現在有更多人願意把自己稱為創客,但他們其實只是借著創客的名義做著不相干的事情,並不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客。

  4

  政府扶持與創客之間的關係?

  創客需政府認可、造勢,讓更多人參與

  在國際創客圈,深圳被稱為創客的“天堂”。許勤近期也曾公開表示,深圳將打造國際創客周,其對創客的重視不言而喻。

  “過去政府一般扶持大企業,但現在更多地意識到金字塔需要一個底端,需要更多微小企業來支撐。”潘昊認為,政府之所以關注創客,是因為創客的創新行為有助於更多微小企業成長起來,對於深圳産業升級、“深圳製造”變成“深圳創造”,對於更多製造企業成為品牌性企業有所幫助,對提升深圳國際地位和形像是有意義的。

  創客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潘昊稱,創客的創新是自下而上的行為,他們其實不需要太肥沃的土壤,但需要更多人了解他們做的事和其中的可能性,政府支援的最大意義在於能造勢,能讓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了解創客、參與進來。

  “之前奧巴馬也在白宮做了一個MakerFair(創客集市),這個行為對創客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支援和宣傳,會吸引更多民間資源、政府資源更多地關注、傾斜給創客群體。創客做成個東西是很難的,接下來需要政府的認可。”潘昊建議,政府可以在公共資源如何使用上給創客支援,比如在圖書館開闢創客區等。此外,政府也可以考慮提供無息貸款、更包容的活動場地等。

  不過,他擔心的是,政府容易過度支援,會讓創客這個事情變味,“相比制定一個完美的政策,最關鍵的是如何執行政策”。

  “中國創客大約草根,組織鬆散,很難形成有力的遊戲規則和競爭空間,他們需要交流、需要輔導、需要信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畢亞雷稱,中科史太白創客學院將關注創客本身,與現有的創客空間是一種互補關係,在為創客們提供交流空間之外,還可以提供智慧財産權、技術、專家團隊、産業化等方面的支撐。

  在潘昊看來,一些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開辦創客空間是很好的事情,尤其是高校開辦創客空間有優勢,大學生很適合做創客,學校有大批還沒有迫切生存壓力的創客們,而且高校本來就有器材、科研資源,再加上一些綜合學校本身學科很多,符合創客“跨界合作”的理念。“柴火空間只是一個點,希望大家都能來‘借火’。”Terry則提醒説,建立創客空間本身並不難,但如何聚集創客、提升人氣並不是那麼容易。

  劉興華告訴記者:“如同10年前的網際網路,20年前的電腦,這一波創客浪潮會誕生很多偉大的創造和英雄出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