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鋼價跌至11年來最低 每斤1.6元等於白菜價格

  • 發佈時間:2014-10-13 07:37:5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無論從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判斷,還是就鋼鐵業供需關係進行考量,低價微利、産能過剩、需求不旺都已成為鋼鐵業必須面對的常態。但如何應對,政府和企業仍在苦覓出路。

  鋼價為啥低?

  市場需求疲軟、産量居高不下,供需嚴重失衡

  價格怎麼樣,關鍵看供需。

  今年前8個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較去年下降3.8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0.5%,電氣機械、汽車等鋼鐵下游行業同樣增速回落……宏觀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對鋼鐵等原材料行業的産品需求難免下降。

  需求萎靡,供應仍旺。今年1—7月,我國粗鋼産量同比增長2.7%,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4.4個百分點,表明壓減産能等舉措已現實效。然而前7個月我國4.81億噸的粗鋼産量,仍佔據全球總量的半壁江山,比例為50.1%。

  供需關係失衡的局面讓眾多鋼企吞下微利的苦楚。根據中鋼協統計,前7個月大中型鋼企的利潤總額為113.2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為19.29億元。雖説與去年虧損31.69億元相比,已經實現扭虧為盈,但銷售利潤率依然只有0.54%,為工業行業中最低。

  鋻於國內需求不足、市場低迷,鋼鐵企業普遍加大了出口力度。前7個月,出口鋼材達4907萬噸,同比增長36.9%,數量與增幅均創歷史新高,且消化了近八成的鋼鐵産量增加量。不過,數字背後的現實難言輕鬆——由於企業無序競爭、以價換量,出口鋼材均價僅為793美元/噸,同比下降9.1%,僅靠退稅獲得利潤。

  即使如此“微利”,也要拜上半年原燃材料價格下降所賜。目前,進口鐵礦石價格已現反彈,國産礦價格已接近成本水準,再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煤炭價格也已連續兩年大幅下降。

  那麼鋼價何時才能企穩抬頭?

  “預計全年鋼企盈利狀況會好于去年,但整體盈利仍會在較低水準。”中鋼協副秘書長屈秀麗在近日舉辦的鋼鐵技術經濟論壇上介紹,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微調措施,如加大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政策效果將在下半年逐漸顯現,預計今年全年鋼鐵的表現消費量會增長約3%,“後幾個月不會像想像的那麼差,不用過於恐慌。”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認為,今年全年粗鋼産量將增加3%左右,“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預計後期鋼材價格只能低位波動,難以大幅提高。”

  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徐匡迪的答案則直截了當,“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中國轉型進入常態,鋼價還沒探到底。”

  企業咋自救?

  主動壓減産量、推動技術創新,加快“走出去”

  今年我國鋼鐵業嚴控新增産能,前7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4.2%。然而,即便在如此嚴控之下,6月份我國粗鋼平均日産量竟達230.98萬噸,創出歷史新高。

  産量居高不下的背後是積重難返的過剩産能。2003年—2012年的10年間,我國粗鋼産能激增5億噸,使當前的産能存量超過10億多噸,一個唐山市的産能比整個歐洲還高。去年,全國粗鋼産能利用率為74.3%,已連續3年低於警戒線。即便是高端鋼材,近年來也呈現過剩趨勢。徐匡迪舉例,像取向硅鋼這樣在2012年每噸能賣3.5萬元的優質鋼材,如今每噸才賣1.5萬元。

  “産能利用率是按照設計産能測算,如考慮技術進步、配套條件的改善等因素,實際産能遠遠超過設計能力。”李新創表示,困境之中,還有很多企業受非市場因素制約在勉強維持生産,“以市場化角度,當前利用率應在更低水準。”據估算,目前我國鋼鐵工業過剩總規模逾2億噸,相當於日美總規模,約涉及投資7000億元、員工40萬人。

  化解過剩産能,行業才有出路。今年5月,工信部提出2014年淘汰煉鐵能力1900萬噸、煉鋼能力2870萬噸的目標。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嚴、銀行對信貸系統的收緊,已有一部分環保有欠賬、資金週轉不暢、負債較高、虧損嚴重的鋼鐵企業面臨著被淘汰或被關停的命運。

  化解過剩産能勢必意味著部分企業將被淘汰。對鋼企來説,尋機遇、謀自救才是關鍵。

  技術創新是重新獲得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中鋼協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認為,目前鋼鐵業面臨的困境一是資源和環境的緊約束,二是結構失衡,三是産能過剩,這三大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在他看來,鋼鐵業即將迎來技術創新的黃金時代,“首先是依靠技術創新拓展鋼鐵材料新的應用領域,獲得新的市場空間;其次是依靠科技創新解決鋼鐵生産過程中的高消耗、高排放。”

  這樣的思路已被不少大中型鋼鐵企業付諸實踐。武鋼開發經濟煉鋼技術,通過工藝改進,充分利用上爐末期爐渣,降低轉爐熔劑消耗,2013年一季度就降低成本近3619萬元。首鋼實現了高檔汽車板的應用和出口,同時完成了0.27毫米和0.3毫米取向硅鋼全系列産品的研發,依託新技術新産品,上半年首鋼京唐公司實現扭虧為盈。

  調整産業和投資方向也是自救之道。3年前,江蘇沙鋼就開始從單一的鋼鐵生産拓展形成資源能源、延伸加工、物流貿易等多元板塊。今年前7個月,沙鋼實現營業收入1398億元、利潤17.96億元,同比增長28.8%和12.6%。

  加快“走出去”同樣是條出路。9月初,河北鋼鐵在南非投資建設的500萬噸鋼鐵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是迄今我國在海外投資建設的最大規模全流程鋼鐵項目。徐樂江認為,雖然我國鋼企走出去“直接把發達國家的鋼鐵業再洗一次牌不容易”,但在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發展中國家,仍有很多機會。

  未來會怎樣?

  加速兼併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

  “在競爭中被淘汰的鋼鐵企業退出市場將成為新的常態。”徐樂江預計,未來5年到10年,鋼鐵工業版圖將發生巨大變化,“各省鋼鐵工業的旗幟,有的可能倒下,有的可能病倒。”

  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也表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充分發揮,在價格下滑、部分企業嚴重虧損的巨大壓力下,我國鋼鐵行業將出現新一輪兼併重組。

  通過重組整合,優化配置分散産能,讓落後産能退出市場,可以推動優勢企業做強做優,主導全行業變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洲各國曾設想通過政府的管制和補貼政策來化解産能過剩,但效果不佳,直至80年代後以市場化為基礎的兼併重組才解決問題。

  對眼下的中國鋼鐵來説,兼併重組既是必需,也是必然。一方面,行業集中度過低,重組有需求:去年底,前十家企業的市場集中度為32.4%,前四家企業的集中度則在21%左右,而日本前四家集中度是78%,美國是67%;另一方面,鋼企盈利能力分化,部分企業虧損嚴重,兼併重組的時間窗口已經開啟:2013年,虧損前十的企業虧損額佔比達到96.7%。

  兼併重組看上去很美,做起來卻不易。“一群羊趕到一起,會成為一群羊,還是成為一隻狼?”對於兼併重組的未來,不少人持有謹慎態度。

  工信部産業政策司司長馮飛也承認,鋼鐵業兼併重組難度大於其他行業。究其原因,一是鋼鐵産業的重資産特徵;二是雖然起步較早、但成功案例不多,業界有擔心;三是目前公平競爭環境尚未建立起來,幾千萬噸違法生産、品質低劣的地條鋼還在蠶食市場份額;四是業內國企比例較高,且改革尚不到位。

  徐樂江對此有著真切的體會:重組後企業之間的産品結構、企業人員,管理都差很遠;如果兼併民營企業,還會涉及工資總額受到限制的問題。

  政策環境正在好轉。今年3月,工信部公佈了《進一步優化企業兼併重組市場環境的指導意見》,從稅收、金融、土地、人員等方面明確了具體舉措。馮飛表示,現在推動鋼鐵業兼併重組,不是搞“拉郎配”,甚至沒有提要形成多少家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而是要把基於市場的環境創造好。“一段時期以來,鋼鐵行業的重組整合主要靠政府主導,這是由特定歷史發展階段所決定的。”張曉剛相信,今後,鋼鐵行業將迎來一個更加開放、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行業的重組整合也會更加遵循市場規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