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各方專家把脈績效預算管理之路徑

  • 發佈時間:2014-10-10 19:31:48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預演算法提出“各級預算應當遵循統籌兼顧,勤儉節約,量力而行,講求績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則”。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公共預算收支當中的績效管理要求,為中國預算體制由傳統預算向現代預算管理的轉向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績效預算是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模式,有的國家用了80年才逐漸完善,如美國;有的國家起步較晚,如英國。借鑒他們的經驗,可以讓我們少走冤枉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推進,要求政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花錢撥項目不能再長官意識。這對於我們國家確實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正如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所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是一種全新的管理創新,它要求在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全過程中更加關注預算資金的産出效果,促使政府部門花儘量少的資金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使政府行為更加規範高效。”

  我國的一些地區早在2000年就嘗試對預算績效的探索,如廣東省,浙江、河南等地。但是基本上是局限在事後評價。事後評價的局限在於錢已經花出去了,評價結果不好又沒有相應的法律制裁。因此關鍵還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後的完整評價,這是財政部預算司績效處處長李海南的觀點。他介紹説,財政部在2011年正式提出並確立了預算績效管理的概念,也就是將預算績效管理的理念嵌入現有的預算管理全過程,並實現與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有機結合。中國財政學會今年6月成立的績效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也在嘗試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為國家建立績效預算制度開闢一片空間。他們的一項非常有意義工作是開展相關的指標體系、評價體系的研究,爭取用3—5年的時間把涵蓋主要行業的預算績效的指標和預算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出來,著力打造預算績效評價的尺度。為相關的行業部門開展績效管理和績效評價提供諮詢服務。

  績效預算制度是西方社會的一個較為科學的制度安排,它的背後與民主政治制度緊密相連。議會、獨立的審計機構都成為績效預算能夠落實的關鍵。拿英國來講,財政部是一個能對任何部門説“不”的部門,受首相的直接管理,權力不可謂不大,但是它在國家審計辦公室面前,必須乖乖接受監督,因為國家審計辦公室是監督財政支出的獨立的機構,其領導是不能由議會或者政府辭退的。這就保證了其進行監督的獨立和公正。據英國財政部稅務及福利司司長IndraMorris女士介紹,2008年金融危機後,英國面臨著財政拮據的困難局面,花更少的錢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是擺在各級政府部門面前的難題。英國財政部涉稅鑒證委員會副常務次官EdwardTroup介紹説,不管是部門內部,還是個人層面,時刻做好被監督的準備,所有人都會受到評估,甚至要到公共問責委員會去接受質詢。公共支出接受公眾的問責和監督,成了英國文化的一個部分。基於這樣的監督制度,沒有誰敢於冒犯底線。

  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呼喚預算績效管理是實現現代國家治理的必由之路。用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賈康的話講,就是逐步把績效管理範圍覆蓋各級預算單位和所有財政資金。把有效的資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財政部預算司處長李海南認為,我國績效預算的概念是借鑒西方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和當前預算績效管理結合,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模式,而且是我國當前一個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雖説已經經歷了幾年的探索,但是真正的預算績效制度還遠未建立起來,用李海南的話講,就是機制不健全、推進不平衡、層級不深、品質不高和應用不足。從執行力角度來講,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我們要走績效預算之路已經明確,但怎麼走確實是一個考驗全國財政部門的課題。李海南提出了他的思考,背靠新預演算法,修改我們的實施條例;將預算績效管理與推進的財稅體制改革相結合,尤其是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有一套便於操作績效指標體系等。提到指標體系的建立,亞太財經發展中心的彭潤仲介紹了世界銀行的一個案例,一個100多萬美元項目,其績效評價成本卻達到近項目總費用的30%—40%,這麼高的成本,績效評估就沒有實際意義了。因此建立指標體系關鍵是要體現管理部門的管理要求。指標相互之間,要體現相關性、重要性、系統性和經濟性,而且相關性和經濟性更加重要。

  財政部科研所所長劉尚希表示,要深化理論層面的研究,沒有理論層面的研究,績效預算實踐很難走對。如果只是從支出的角度探討績效的話,有局限性。預算績效應把流量、存量結合起來。比如編制預算要和部門的資産有機的結合起來。如果績效預算要全覆蓋的話,工作量和成本,指數化的特徵都要考慮進來。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約束的。現在建立專家庫,要花多少錢,要多少人,多少部門,能不能有效推進,重點是在機制建設上。實現從“要我有績效”變成“我要有績效”。他舉了一個案例,績效主義毀了新力,儘管是企業,非常細的績效考核,嚴重束縛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結果整體的效果大打折扣。這是我們要吸取的教訓。

  績效管理是一種手段,搞績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是為了提高創造力,提高責任心,如果像新力公司本來創造力就很強,再搞績效,就是為了搞績效而搞績效,把手段當目的了,沒意義。績效管理目前是財政管理的一個空白,資金很多交叉重復浪費,沒有績效。很多資金我們只知道個名字,叫A,叫B,等你細化以後發現,A和B在幹同樣的一件事兒,績效就是要求去整合他們。

  績效預算工作已經起步,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沒有定式,學習他國經驗,又不能脫離本國國情。因此,績效預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連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