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諾貝爾獎為何青睞“大腦GPS”

  • 發佈時間:2014-10-10 19:31:43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儘管人們外出旅行和探險會有時迷路,但大多數人除了靠指南針的幫助外,都會依靠一種本能來辨別方向而不迷失,這就是我們大腦中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現在,揭示了人腦中GPS的三位研究人員獲得了201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分別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約翰·奧基夫、挪威科技大學教授梅·布裏特·莫澤及其丈夫愛德華·莫澤。

  諾貝爾獎評審一以貫之的特點和風格之一就是注重基礎研究和發現,揭示人類和自然的奧秘。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顯然,人類大腦中GPS的發現並不能通過醫學的手段,如移植一些定位細胞到“路盲”的大腦中以幫助其不迷路,但是,肯定這一研究揭示出的是一種人類亙古以來所追求的一個哲學命題:認識你自己。而在人類的認知中,認識你自己最難。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並非第一次獎勵這種看似“無用”的知識,歷史上另一個“無用”的知識受到諾貝爾獎的青睞是1973年,獎勵的是基本與生理學或醫學無關的領域。康拉德·柴卡裏阿斯·洛倫茲、K·弗裏希和N·廷伯根三人,因其揭示了動物本能的固定行為模式和動物學習的“銘記”等概念而獲獎。通俗地講,如果一隻灰雁或鴨子生下來就與洛倫茲或一條狗在一起,它就會把後者當做其母親而不離不棄,始終跟隨,這就是“銘記”。這個發現與醫學無關,也不是讓人類“認識你自己”,而是讓人類認識動物並了解動物的心理——這“有用”嗎?其實,從長遠的觀點看是有用的。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動物、環境和生態,人類能活得更自如和更舒適嗎?

  今天的人腦GPS成果獲獎是人類“認識你自己”的經典之作,大腦中GPS細胞的發現讓人類更多地認識了自我。這對於科研或許也是一種啟示,別以過於現實的“有用”與否限制自己的視野。

  摘自《新京報》2014年10月7日作者張田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