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每一個項目都能發揮長期效益

  • 發佈時間:2014-10-10 19:31:4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雲霧山中走,茶香沾滿衣。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中國最美小鎮”——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鄧村鄉採訪,沿著蜿蜒盤旋的山道,駛入茶山深處。茶山一座接一座,像座座漂浮的綠色島嶼。微風吹過,綠浪起伏,茶香瀰漫。

  鄧村鄉茶産業是宜昌市農業綜合開發支援特色産業發展、助推農民增收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宜昌市用“大財政”理念指導農業綜合開發,跳出開發看開發,站在全局謀開發,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建立管護機制,讓每一個項目都能發揮長期效益,從而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改良一畝地,多打200公斤糧

  走進枝江市安福寺鎮金獅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田成方、渠成係、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已然成為一道風景。

  安福寺鎮黨委副書記李擁軍介紹,金獅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係2013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1774萬元,建成高標準農田1.27萬畝。

  在項目區,安福寺鎮吳家門村黨支部書記孟憲澤告訴記者,去年包括吳家門村1900畝地在內的中低産田被納入金獅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1700多萬元農發資金一次性投入,1萬多畝中低産田變成了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改良一畝地,能多打200公斤糧。”孟憲澤喜滋滋地説。

  站在田埂上,望著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的水稻,吳家門村農民王其輝跟記者聊起了種田的感受:“我家5口人,共種了8畝地,以前用柴油機澆地,澆一畝地光柴油就得12塊錢;現在澆一畝地只要四五塊錢就夠了,光澆水一項,每畝地一年大約就能省下上百塊錢。”

  “據測算,該項目預計年增産糧食55.5萬公斤、油料25公斤,農業産值183.2萬元;可年增加農民收入55萬元,每人平均純收入120元。”枝江市農發辦主任謝長青説。截至目前,枝江市已累計投入農發資金1.93億元,共改造中低産田30.1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32萬畝。

  糧食主産縣當陽市2013年總投資2180萬元啟動了育溪鎮勝利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項目。當陽市農發辦主任朱雲介紹,該項目通過對1.67萬畝農田進行高標準綜合治理後,新增種植業總産值404萬元,項目區直接受益農戶1412戶,直接受益人口4033人,受益農民年純收入增加總額121萬元。

  而當陽所在的宜昌市,20多年來共實施土地治理項目233個,建設高標準農田8萬多畝,改造中低産田40多萬畝。僅2013年,宜昌市建成高標準示範農田3.5萬畝,改造中低産田5.23萬畝。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農發建設項目發揮長期效益,宜昌市重建更重管。據宜昌市農發辦胡向陽介紹,各項目縣市根據項目區實際情況,嚴格制定項目建後管護制度,明確管護人員的管理職責和操作程式。同時,對項目工程制訂了行之有效的管護辦法:一是明晰産權,明確管護責任。工程驗收合格後,由施工單位按項目管理要求辦理各項移交手續,將項目建築物的所有權、使用權整體移交給項目村組。二是多方籌措管護資金。一方面對損毀嚴重的項目工程,積極向上爭取自然災害損毀工程項目修復資金,解決工程維修資金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面對項目區的小型水利設施和建築物的日常管護,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由受益農民群眾投資投勞解決,定期維護管理。三是按照農業綜合開發政策規定,從項目開發資金的工程管護基金中解決部分資金,用於支援項目區工程管護。

  扶“龍頭”,富百姓

  夷陵的“蕭氏茶”,當陽的“紅鯢王”,宜都的“土老憨”,長陽的“清江魚”,秭歸的柑橘,五峰的香蔥,遠安的“蓮花貢米”……這些響噹噹的“特”字號農産品不僅托起了宜昌農業綜合開發的韆鞦業,也打開了農民增收致富門。

  近3年來,宜昌市累計投入産業化經營項目資金4320萬元,扶持産業化項目49個,全市有28家農業龍頭企業經過扶持成為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5家。

  “在過去,我們的茶産業主要以家庭作坊分散生産、銷售為主,雖然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但沒有良好的技術指導,産量低,再加上生産出的茶葉沒有固定的市場銷售,收益低,那時候種茶不僅不能致富,就連脫貧都談不上。”説這話的是夷陵區鄧村鄉楊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兼現代茶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宏斌。

  改變由此開始:由龍頭企業蕭氏茶業集團領辦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龍頭企業帶動産業發展試點項目——宜昌市夷陵區6000畝茶葉高效種植基地及清潔化加工新建項目落戶楊家灣村,激活了楊家灣現代茶業産業化經營的各種要素。

  據夷陵區農發辦主任馮斌介紹,2013年蕭氏茶業集團與5家合作社共同出資2000萬元,發起組建了湖北楚紅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其中5家合作社參股630萬元。共176名茶農入股,農民變成了股民。“楚紅茶業”制定了讓股民增收的6條措施,可使每人平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帶動項目區2200戶茶農致富,輻射帶動周邊茶農3萬戶。

  蕭氏茶業集團僅是宜昌市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産業化經營項目中的一例。胡向陽介紹説,近3年來,宜昌市堅持將發展本地特色農業産業作為産業化經營項目的扶持重點,極大地促進了茶葉、柑桔、水産、畜牧、食用菌等本地特色農業産業的發展,起到了“扶持一個企業,興一項産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積極作用。

  湖北玉泉寺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園種植、收購、加工、銷售、技術服務及現代茶文化建設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周雲喜告訴記者,當陽財政投入108萬元,支援公司建設基地和科技項目,使公司迅速做大做強,年稅收貢獻由幾萬元增加到700萬元,6000多戶茶農共1605噸鮮葉和幹茶在這裡得到了精深加工。

  地處當陽的湖北紅鯢王油脂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宜昌市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該企業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産業化運作模式,在當陽建立了5萬畝優質油菜籽生産基地,通過與兩家合作社簽訂協議,帶動區域內3000多戶農民種植油菜,戶均年增收500元。公司負責人深有感觸的説:“關鍵時刻,是財政伸出援手,幫了企業大忙。”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來,公司得到了地方財政扶持擴建項目資金達700萬元。今年又申報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龍頭企業帶動産業發展試點項目,得到了300多萬元的農發資金。

  宜昌天元罐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專門生産和銷售各類果蔬罐頭為主的出口型食品企業,2009年,在農業綜合開發的支援下,建成了2萬噸果蔬罐頭生産項目,直接帶動枝江市及周邊地區6000多農戶種植甜玉米等原料,戶均年增收5000多元。

  據統計,通過産業化經營項目的實施,宜昌市年新增農業總産值10.48億元,年新增利稅7057萬元,年直接受益人口25萬多人,新增農民就業3614人,新增農民純收入總額1.08億元,年每人平均農民增收423元。

  精細化管理貫穿始終

  “農業綜合開發是財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建設現代農業的新任務,我們必須用‘大財政’理念指導農業綜合開發,跳出開發看開發,站在全局謀開發,實現我市農業綜合開發更好更快發展。”宜昌市財政局局長徐煒表示。

  在“大財政”理念的引領下,宜昌市以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來規劃項目,在申報土地治理項目時堅持“三個有機結合”:一是把整個農村的生態環境與改善農業生産環境、農民生活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環境問題。二是把土地治理項目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起來,統籌考慮農業生産設施與農村生活設施的建設問題。三是把農業技術推廣與提高農民科技文化,培養農民素質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考慮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問題。

  記者了解到,在宜昌,精細化管理貫穿農業綜合開發全程。

  項目申報嚴把“三關”。一是嚴把準入關。堅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立項的統一標準,對有示範帶動作用、有明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相關項目優先立項,保證了項目建設基礎牢固。二是嚴把評審關。凡是已經納入項目庫管理的備選項目,市農發辦及時組織相關領導、專家、技術人員進行綜合評審。三是嚴把公示關。凡是被納入開發的項目均在新聞媒體和公共場所進行公示。

  工程建設力求“三高”,即起點高、標準高、品質高。項目開工前及時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監理人員、農發專管員和項目建設單位學習借鑒外地經驗。項目建設竣工前組織全市農發辦負責人、技術人員和專家現場進行指導和督辦。項目竣工後組織全市相關專家及時對各類項目進行檢查驗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亮點工程全市推廣,缺陷工程通報批評。

  資金管理強推“三專”,即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專人負責。全市農發部門全部實現了農發資金專戶管理,保證了農發資金及時、準確進入農發資金專戶。專賬核算大大降低了農發資金被擠佔、挪用的可能。專人負責奠定了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各縣市區堅持農發資金使用牽制制度,堅持做到“三個不撥資金”,即項目沒有竣工結算和審計報告不撥資金,項目實施沒有負責人、責任人、監理人員簽述意見不撥資金,沒有主管農發工作的領導簽明意見不撥資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