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亮相美國IPO市場的中國草根職業群體
- 發佈時間:2014-09-20 09:26: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杭州9月20日電(記者李亞彪 陳曉波 魏董華)2014年9月19日,對於25歲的陳烜镠來説,又是平常的一天。這位年輕的快遞員認真地重復著自己的“規定動作”:7時起床——到公司分揀當日要送的包裹——9時吃早飯……
通常情況下,在大街小巷穿行一天的陳烜镠,晚飯會在20時之後。19日,就在他晚飯後不久,萬里之外的美國紐約,他的同行——年長他15歲的吉林人竇立國,作為阿里巴巴的客戶,代表近百萬名中國快遞員,為阿里巴巴集團敲響了開市鐘。
陳烜镠的家鄉是有著“中國民營快遞之鄉”稱號的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在這座富春江斜穿而過的經濟發達縣城,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當地籍的企業家曾創辦過“申通”“圓通”“韻達”“中通”等多家中國知名民營快遞企業。
快遞業的發展影響了當地年輕人的擇業。“我曾就讀的小學與初中,一個四五十人的班級中,大約10人當了快遞員。”在申通快遞工作的陳烜镠説。
陳烜镠的話,從他的同鄉——中國民營快遞行業龍頭企業之一、圓通快遞董事長喻渭蛟那裏找到了印證。在喻渭蛟老家,三分之二的村裏人在外面做快遞業務,留在村中的50歲以下中青年不到20人。
據喻渭蛟介紹,員工總數達13萬人的圓通公司,一線快遞員佔大部分。這家14年前成立的公司,已擁有72個轉運中心、4架貨機和2萬多輛陸路運送收派車輛,並在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註冊了圓通的商標。
“我的入行有些晚。”陳烜镠説。他的姐姐曾承包了申通快遞在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體育場路一帶的快遞業務。在姐姐的影響下,3個月前,陳烜镠來到杭州,成為一名快遞員。
在陳烜镠看來,做快遞員的年輕人大多是職高畢業的,學歷較低,在學校裏學到的東西不多。相對來説,快遞員門檻低,但起薪並不低,至少一個月4000元人民幣;而相同的學歷從事別的工作,收入可能只有快遞員的一半。
不過,陳烜镠很快發現,快遞員收入主要靠個人能力,否則收入就幾乎沒有上升空間。他有位同學帶著全家承包了一個區塊的快遞業務,一年賺了上百萬元人民幣,後來轉行改做服裝批發生意了。
這樣的故事曾讓陳烜镠激動不已,他也不想長期在杭州當快遞員,而是想要回家鄉。至於做什麼,他還沒有想好,但要有自己的發展空間。
在成為快遞員之前,陳烜镠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總是比較好溝通的。可當自己冒著酷暑爬上六七層樓送快遞,客戶回應非常冷淡,甚至連聲“謝謝”都沒有的時候,心裏會很難受。
“也有的客戶接到快遞後,請我喝杯水,吃冷飲,或在中秋的時候送我一塊月餅,我真的很高興。”皮膚被夏天曬黑的陳烜镠説,“我感覺這個職業得到了尊重。”
陳烜镠認為,很多人覺得快遞員工資比白領高,但真的不知道活在這個職業裏的這群人的辛勞——幾乎全年無休。他偶爾在週末快遞件不多時,會約上同事或朋友,去稍微好一點的地方吃個飯。
“陳烜镠們”辛勞的背後是中國電子商務和快遞業的快速發展。郵政部門的數據顯示,2013年的全國快遞業務量超過90億件。
“這一切有賴於快遞員這個新職業群體。”較早涉足電子商務的浙江祐康集團董事長戴天榮説,“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向又快又好漸進,這都離不開現代物流、快遞業的有力支援。”
今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及了這個職業,提出要“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路購物發展”,“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
事實上,儘管背靠電子商務這座大山,但近年來外資巨頭的進入以及電商企業自建物流等,讓中國的快遞業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燃油價格保持高位,部分企業利用貨源優勢和快遞公司之間的惡性價格競爭,都讓現有的快遞價格日趨‘微利化’,快遞員的生存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很樂觀。”喻渭蛟説。
對於行業的危機,陳烜镠似乎還沒有概念,他更關心的是何時能有自己的女朋友。他也知道,快遞員普遍沒有時間談朋友,即使有女朋友,也只可能是本公司內的女員工。可事實上,公司內部的女員工很少。
“到了年紀,我只能離職回家相親。”陳烜镠無奈地説,“不過,姐姐剛生完孩子,父母忙於照看,還沒正兒八經催我相親,壓力暫時會小一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