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定價期待“中國好聲音”
- 發佈時間:2014-08-31 20:30:51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價格波動風險加劇
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較高,特別是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但由於缺乏國際定價話語權,我國已成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最大受害者。
由於定價權的缺失導致我國大豆生産的較大波動和大豆壓榨業損失慘重,從而被外資趁虛而入,控制了我國的大豆産業。難以對國際鐵礦石市場價格産生影響,我國在國際鐵礦石交易中也遭受嚴重損害,在不平等競爭中承擔了巨大的貿易風險。
對我國鋼鐵企業來説,鐵礦石採購風險主要是鐵礦石價格波動導致的;價格波動風險也擴散到部分非大宗商品領域,如纖維板和膠合板作為林産工業的重要産品,上游銜接林業和化工原料,下游涉及傢具、裝飾、包裝和汽車製造等眾多産業,但受原材料成本和需求波動等因素影響,其價格波動較大,對我國上下游企業生産經營産生較大影響。
受國際和國內石油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影響,瀝青價格也呈現劇烈波動,給我國瀝青生産、流通企業的生産經營帶來較大不利影響。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生産和消費國,但近年聚丙烯價格波動頻繁且幅度較大,如2010年~2012年價格波幅分別為33%、29%和18%,2013年雖有所放緩,但仍高達10%,而2014年前兩個月就已高達12.2%,且卓創資訊預測2014年全年振幅將高達13.6%,2015年雖有所回落,但仍達12.8%,這將嚴重衝擊國內聚丙烯行業及汽車、家電、建材等下游行業的發展。
綜上,隨著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進程的加快,企業國際化經營進一步提升,企業面對的國際市場價格變動風險亦將持續加劇。
有效規避價格風險
諸多研究表明,我國企業承受的價格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商品期貨交易的缺失,特別是國內期貨市場還沒有成為開放性的國際市場,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期貨市場交易受限,期貨品種少。因為商品期貨交易有利於利用期貨市場高效的價格發現和資訊傳遞功能推動形成合理透明的價格體系,有利於管理實體企業價格波動風險,並規範和引導行業發展,促進優勢企業提升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有效配合相關産業政策,促進國內相關産業平穩健康發展。
針對原油定價權嚴重缺失的現狀,興業期貨研究員施海認為,如能充分利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則可避免因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巨大損失,並提出健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套利機制,上市並開展原油期貨交易,建立國內原油市場定價體系等對策。
吉林大學宋佳寧博士在研究中證明了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世界農産品貿易的定價當中處於中心地位,而我國期貨市場在國際農産品期貨市場定價當中沒有發揮應有作用,由此使得我國農産品貿易定價權喪失。
作為全球首個瀝青期貨品種,石油瀝青期貨的推出,可起到價格發現作用,使價格公開化、透明化,將為瀝青企業提供管理風險的有效工具,滿足企業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需求,幫助企業管理在瀝青生産、貿易及道路建設中價格波動的風險,保障我國交通道路的順利建設;進一步完善我國石油化工商品期貨系列,提升我國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石油類商品的市場影響力;2014年首個期貨合約聚丙烯(PP)期貨上市,有利於建立科學合理的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為現貨企業提供避險工具,健全合成樹脂品種系列和套保産業鏈,服務實體經濟。
總之,發達國家往往借助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對衝工具等掌控大宗商品等市場,而作為商品需求大國的中國,卻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因此,通過發展商品期貨,抓住國際商品定價權,早已是業內人士多年的呼籲。
相對於商品期貨,商品期權更具優勢。發展商品期權有助於改善期貨市場的功能與效率,讓機構建立更加穩定的投資組合,降低規避風險的成本,提高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能力,提升行業的素質,夯實期貨行業基礎,挖掘發展潛力,因此,亦可通過發展商品期權交易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
自貿區發展帶來新機遇
商品期貨交易已成為防範價格風險的主要工具,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快完善期貨市場建設,穩步推進期貨市場品種創新,進一步發揮期貨市場的定價、分散風險、套期保值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
上海雖已在期貨市場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如2009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憑藉4.35億張闔約的成交量,一舉跨入全球10大衍生品交易所行列;上海期貨交易品種已包括銅、燃料油、天然橡膠、黃金、鋼鐵、瀝青、原油、汽柴油、鋁、鋅、白銀、天然氣、石化産品等品種;包括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等一批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已掛牌成立,但受制于政策限制(如國內期貨市場尚未向境外投資者開放),我國期貨市場長期游離于國際市場之外,致使上海期貨交易發展呈現疲態。2012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總成交金額89.2萬億元,僅增長2.63%,遠低於全國24.44%的增速;2013年增速雖達35.4%,但仍低於全國56.3%的增速。此外,上海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市場量佔全國比重也由之前的70%跌至2013年的50%。
上海應利用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優勢,大力發展期貨交易,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建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以降低企業稅率負擔和經營成本,促進企業與國際貿易接軌,與跨國公司競爭,搶佔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份額,逐步爭取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防範價格風險。
努力完善期貨市場。如增加交易品種,逐步探索在能源、工業原料、化工和農産品等産業鏈上推出市場所需要的大宗商品期貨和大宗商品指數期貨;在期貨合約、制度設計中充分考慮並評估各類産品源於期貨市場的風險和品種自身特有的風險,設置針對性的防範措施,以有效抵禦和防範商品期貨品種的風險,從而保障期貨市場穩健運作,吸引更多真正有套期保值需求的生産商、貿易商參與商品期貨交易,推動期貨市場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在此基礎上,期貨交易所、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等機構可進一步創新避險工具,如研究推出商品期權、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等,以適應期貨市場由以商品期貨為主→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並存→以金融期貨為主的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趨勢,而其關鍵在於將品種和工具的創新逐漸由政府主導轉變為市場主導,因此上海須儘快建立充分市場化的競爭機制。
有序擴大市場參與面。如逐步允許境外資金和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逐步開放期貨交易的資本和金融賬戶,以實現期貨交易的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穩妥推進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提升我國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的定價影響力。如《上海期貨交易所石油瀝青註冊商品管理規定》已明確申請商品註冊企業應是國內外相關商品的生産企業,將境外生産企業納入其中。此外,可依託在自貿試驗區內正式掛牌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全面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期貨交易,並以此為契機擴大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
完善期貨交割制度。如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指定或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進一步研究期貨保稅交割,以探索期貨交易對外開放新路徑;提高交割標準品品質標準。在期貨合約規則設計中,交割標準品品質標準設計是核心內容之一,關係著市場的安全運作及功能發揮。期貨設置較高的交割品質標準,對行業發展將起到積極的規範引導作用,有利於促進優勢企業提升競爭力,做大做強,進而推動行業節能降耗水準的提高,對保護環境和提升資源利用率意義重大。
研究制訂《期貨法》。目前,我國銀行、信託、保險、證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行業都有基本法則對經營、風險防範、監管等作出明確規定,但期貨行業立法相對滯後,應儘快出臺《期貨法》,進一步明確部分基本概念,確立期貨交易基本制度,界定和規範期貨交易中的禁止性行為,以解決期貨行業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機制性問題,並對期貨市場未來發展所可能面臨的問題作出前瞻性的安排。
積極發展商品期權市場。從全球衍生品交易來看,期權産品的交易規模比期貨産品大,但我國存在期貨市場産品上市比較少、期權品種不夠突出、期權的“再保險”功能薄弱等問題。值得慶倖的是,2013年10月25日,證監會表示,經過十年的籌劃,目前商品期權已具備推出條件,正在組織和協調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等市場相關各方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但還需儘快出臺《期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加強完善包括品種設計、結算制度、交易主體、交易方式、風險管理、監管措施等內容,並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步修訂,最終出臺《期權法》;根據多樣化的客戶需求設計期權合約;完善期權交易規則體系,大力推進會員端系統及行情資訊系統的開發和建設,以降低市場風險和交易成本;引入流動性服務商(做市商)制度以增大市場的流動性;提高客戶對期權的認知能力,設立倣真交易經驗、資金、資質等門檻;加快培養專業的期權人才;逐步放鬆管制,調整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充分調動交易所在制度研究和創新方面的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期貨、期權、人民幣衍生産品的開發和使用將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全球産業鏈管理和金融服務領域的主導權。當前,我國參與的大量貿易(尤其是大宗商品貿易)與對外直接投資中的結算、融資等金融服務,相當部分由以外資背景為主的境外金融機構提供,致使此部分金融機構收益和政府稅收流失,並在全球産業鏈管理中不佔有主導權。上海自貿試驗區“投融資匯兌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利率市場化”等“自由貿易金融”的健全和發展,有助於推動跨國公司集團結算、財務中心在自貿試驗區內集聚,也將推動更為廣泛的全球貿易;而與投融資相關的金融服務由我國自貿試驗區金融機構提供,在推動我國獲取此部分經濟收益的同時,也可提高我國對全球産業鏈的介入和定價主動權,提升上海國際金融、貿易和經濟中心的地位。
但需注意,中國爭取國際商品定價權的前提,首先就是國內價格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商品交易品種的豐富以及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的繁榮。近年來,很多中國企業也意識到此點,並通過發佈價格指數與定價報告、推出商品交易平臺等來佔領商品市場,但相對國際巨頭仍顯單薄,商品交易平臺也曾一度處於較混亂的狀態。而2014年1月1日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啟用、國家價格研究院正式揭牌、新華上海貴金屬交易中心等首批功能性項目正式揭牌入駐,不僅為國內商品交易平臺新添生力軍,也為中國能爭取更多更公平的國際環境帶來多重利好。集金融資訊採集、發佈、數據挖掘、指數研發、價格研究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將力爭充分發揮上海作為金融要素聚集地的特殊優勢,放大輻射帶動效應,為大宗商品定價發出“中國聲音”,增強我國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的話語權。
(作者為上海海關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