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復旦管理學家圓桌談

  • 發佈時間:2014-08-31 04:33:33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傅盛裕

  對年輕人而言,論機遇與挑戰並存,眼下或許是前所未有的大時代。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令人與人的聯繫更加緊密,海量資訊也讓年輕人有更多機會暢想未來。無論而立之年的80後,還是初涉社會的90後,創業,已成為職場科層之外的新選擇。因為選擇日增,創業大軍也持續增長,以至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在紛紜的創業圖景中,如何厘清創業的目標與意義?怎樣為青年人提供更有益的創業參考?如今這個時代的創業氛圍如何?應該倡導怎樣的創新精神?

  本報記者為此專訪了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包季鳴教授、公共事務學院唐亞林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以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王安宇副教授,希望為這些問題尋求更明確的答案。

  青年人創業迎來最佳時期

  記者:對如今的青年人來説,創業已經十分常見,甚至成為了一種流行。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前所未有的創業潮?

  包季鳴:綜合現階段時機與環境,今天正是青年人創業的最佳時期。

  首先,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全新時代,一個科技創造新世界、個人創新就可能改變世界的時代,這樣的時代背景,為創業者創造了無盡的機遇。其次,今天的中國恰逢轉型進行時,“經濟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鎮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網際網路市場高速發展,混合所有制進一步被推進……這片充滿變革的土壤,構成了青年創業的“地利”。再者,精神文明建設意識的逐漸增強,社會對人才積累的要求,對人才的渴求,使得優秀的人才和創業團隊可以獲得越來越多的機會。創業目前所擁有的條件,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兼備。

  王安宇:多數人都有追求卓越、實現自身夢想的衝動。當外部條件許可時,人們就會傾向於努力把這種衝動付諸實踐。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有資本從一些經濟領域退出、政府對許多經濟領域的限制或者管制逐步放鬆,許多具有創業夢想的人紛紛下海,造就了不少財富神話。這些神話的激勵作用不可小覷,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於創業活動。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日益認識到中小企業對提供就業崗位、增加稅收收入、提供經濟活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對創業活動的宣傳和支援力度不斷加大,鼓勵了更多的人參與創業活動。當然,大學多年來的創業教育對此也功不可沒。

  與以往相比,中國現在的創業環境總體上有了很大的改觀。首先,各級政府重視創業的重要性,出臺了各類扶持政策。其次,各類孵化器建設有了長足進展。第三,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空前繁榮。第四,我國經濟尚處在轉型期,有許多創業機會,社會對創業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

  記者:從社會的角度出發,是否也需要這樣一波創業熱潮?

  陸雄文:現在的年輕人即將迎來一個風雲際會、波瀾壯闊的時代。“入門須正,立志須高。”

  現在,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增長動力來源,正處於一個繼往開來新時代的起始點,年輕人自當胸懷天下。“天下”,或者説“世界”,並非一個虛無的存在,而是切切實實落在肩上的。要承擔起這份責任,當年輕人積累足夠經驗與能力後,就要把握歷史的機遇,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去開創事業,扮演社會領導者的角色。

  唐亞林:現代社會的一大特徵,是充分發揮市場、政府和社會“小偷”的合力。其中,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在社會福利分配和公民權利維護中發揮主導性作用;社會這只“體現主體性力量的手”在自我組織、自主管理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三者各有側重,共同構成促進市場繁榮、增進公共福祉、創造社會和諧的秩序共同體。因此,一個良善、繁榮、和諧的國家,必然鼓勵人們將聰明才智投向能極大創造社會財富、極大增強市場與社會發展活力、極大維護公民自由平等的市場性社會。

  記者:大多數的創業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既然如此,還要提倡年輕人創業嗎?

  包季鳴:為什麼創業這麼艱難,成功的概率也是比較小的,我們還要如此的提倡。因為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在這個過程中,做成了當然可喜可賀,即使暫時沒有做成也沒有關係,這是非常好的學習鍛鍊的機會。

  年輕人犯錯誤,做錯事成本是最低的。不是有句話“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現在即使創業受到挫折,但挫折中學到的東西,對今後把路走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功非常有幫助。人是螺旋式前進、波浪式發展的。所以我非常主張鼓勵年輕人創業,如果時光可以倒流,讓我回到20多歲,我也要去闖一闖。創業剛開始的時候,成功的概率不大,但任何一種學習都不如從反面教訓中獲益更多,而且,很多東西書本是學習不到、爹媽教不會的,只能靠自己摸索來感受。

  王安宇:創業活動本來就是高風險的。成功創業需要得到許多條件的支援,比如天時地利人和。只不過多數年輕人由於缺乏社會閱歷和商業經驗,往往無法有效處理創業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錯綜複雜的問題。但是,年輕人有創業激情、勇於承擔風險,並且具有“從頭再來”的機會。

  唐亞林:提倡年輕人創業很重要。現代社會是一個市場性社會,一切財富的來源都是通過市場的創造而來的。市場的自發創新精神是一個社會繁榮和諧的永恒基石。

  記者:目前的社會習慣以80後、90後來劃分兩個代際的年輕人。兩代人之間確實也呈現出不同的差異。具體到創業群體,80後和90後有什麼差別?能否舉一些具體的例子?

  王安宇:每代人的性格或者給人的感覺也許會獨特性,比如人們給80後貼上的標簽是“垮掉的一代”、另類、叛逆和不懂事;給90後貼上的標簽是:腦殘、不靠譜。但我不認為這兩代人在性格上有顯著差異。不過,這兩代人的創業活動分別都帶有所處時代的烙印。80後在2000年前後進入大學或踏入社會,他們的創業發生在90年代末網際網路大潮中,多數在網際網路做門戶、電商和搜索引擎以及一些衍生應用,如2000年考上哈爾濱某大學的戴志康創辦Comsenz、1999年創業的李想創辦PCPOP.com、龔海燕2003年創辦世紀佳緣等等。90後在2010年前後進入大學或踏入社會,目前也逐步登上創業舞臺。他們的創業發生在網際網路技術逐步滲透到生活和生産各領域,尤其是智慧終端日益普及、移動網際網路大行其道的年代,主要涉足網際網路技術的各種深度應用,涉及的行業更加多樣化,被譽為“靠網吃網”的一代人。比如武星宇開發線上題庫、郭列團隊開發“臉萌”App、彈幕Bilibili的創辦等等。

  年輕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特質

  記者:對年輕創業者來説,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包季鳴:第一點,要有創新精神。李開復説,1960年的時候,有學者對哈佛大學1520名學生做了學習動機調查,只有一個題目:到哈佛商學院上學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理想?結果有1245個人選擇了為了賺錢,有275個人選擇了為了理想。20年以後,對這批學生做跟蹤調查,1520名學生中有101人成為了百萬富翁,其中100人當初選擇的就是為了理想。出發點不一樣,結果是不一樣的。越是敢於在理想主義磨石上磨礪的人,生命就越會放出光彩。

  第二,一定要熱愛你所從事的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該更多想想我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麼?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

  第三是與眾不同的創新精神。是什麼使微軟從小公司一躍而起,比爾·蓋茨的解釋是擁有當時巨人沒有想到的點子。

  第四要有搏擊風浪的勇氣。世界上沒有一個偉大的業績是由事事都求穩操勝券的猶豫不決者創造的。正因為猶豫,好機會就錯過了。現在社會發展這麼快,人又這麼聰明,資訊這麼暢通,做事情一定要很果斷,還要能做大膽的判斷。

  第五點,具備敏銳的商業感觸力。

  第六點,要有堅定的毅力。

  第七點,懂得與他人分享。一些人老是在算,我要多少份額。一些人儘管份額少了,但蛋糕做大了以後,實際得到的也更多了。只有懂得分享,才會使更多人聚集在自己身邊,創造更大的能量。

  王安宇:許多60後創業者主要依靠勤勞、勇敢、堅持。今天的創業者不僅需要這些精神品質,還需要加強自身的商業知識和社會責任感。因為今天商業競爭格局和商業環境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新形勢下的商業模式設計視角需要由點到線再到面、盈利模式由簡單到複雜、資源整合範圍由封閉到開放……這些都需要創業者掌握更多的商業知識、了解更多的商業案例。

  記者:如果將創業定義為一種精神,應該怎樣來描述?

  包季鳴:第一是要有眼界。我們經常説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境界決定一切。我要強調的是,眼界決定境界。如果看得比較多,心情就會豁達,“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怎麼提高眼界,就要和高手過招。

  此外,要明勢,知道時勢是什麼。時勢有三個意思,同樣一件事,做還是不做,做得好還是不好,取決於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誰來做。比如一個項目,首先判斷這是什麼樣的行業,是夕陽還是朝陽。第二看項目怎麼樣。第三看團隊。

  此外,我還想強調謀略,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用什麼方法做什麼事情。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往往就事倍功半。現在很多地方是片面的強調方法,而忽略了基礎。比如説為商,商道酬信,天道酬勤,人道酬和。一定要掌握基本點,如果你基本點沒有掌握好,去講方式方法,就是東施效顰。

  王安宇:簡單地説,創業精神就是求新擔險,即不斷開拓新産品、新業務、新模式,同時勇於和善於承擔風險。

  要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

  記者:年輕人在國內創業,環境相對複雜,如何才能“突出重圍”?

  包季鳴:我歸納了三點要突破:想創業、敢創業、能創業。

  首先要想創業。原來傳統的擇業觀念對創業並不十分強調。

  其次要敢創業,有一種開拓創新、敢於冒險的精神。但是中國多少年來的文化,儒家文化佔主體,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中庸之道。包括老子的思想也是這樣的,老子認為人有三寶,第三個就是不敢為天下先。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對創業並不是很有利的。

  第三是能創業,也就是創業能力。在做創業計劃的時候,要有行銷手段,也要有理想和目標,這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約。比如大學生缺乏真正有商業前景的創業項目,很多點子經不起市場的考驗,創業一定要考慮項目的可操作性。有時候,年輕人的想法過於簡單、脫離實際。有時候眼高手低,往往會大談“第一桶金”,卻不去掙“第一分錢”。形成獨立人格、鍛鍊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年輕人必須要做的功課。

  此外,在校大學生信用檔案和社會沒有接軌,會導致融資困難重重。整個社會文化和商業交往常常不信任年輕人,也不利於創業氛圍的形成。

  王安宇:由於實踐經驗的局限性,年輕人往往抱著一腔熱情,對各種創業困難估計不足,樂觀情緒壓倒理性思維。除了選擇自己熟悉的創業領域之外,建議創業者在權衡了智慧財産權保護問題的前提下,諮詢行業內的資深人士、風投從業者等專業人士。

  記者:現在的創業項目比較集中,尤其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風投也更關注這一塊。這是否會制約年輕人創業的多元性?反過來説,年輕人如何結合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創業項目?

  王安宇:我也關注到了這個現象,即許多年輕人的創業集中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但是,我覺得只要是創業者的自主選擇,就是正常現象。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業往往市場空間足夠大,進入的資金壁壘較低,政府管制也較少。技術壁壘對於年輕人來講也不算高。年輕人往往熟悉網際網路,有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社交活動等經歷,切身感受到在使用網際網路産品過程中遇到的困擾或者商機,從而萌生了自己設計新業務或方法來解決這些困擾或者滿足未被滿足需求的衝動。對於創業領域選擇問題,不應追求所謂的多元性。如果年輕人的創業過於集中到某一個領域,那麼,市場機制就會發揮作用。

  對於創業項目選擇,除了需要考慮市場前景、各種進入壁壘、可行性之外,我強烈建議創業者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組建合理的團隊。這對於降低創業風險十分關鍵。

  記者:如果為現在的年輕創業者提一些建議,您會怎麼説?

  包季鳴:第一,找準風口,順勢而為。今天的中國社會處於轉型期,傳統産業面臨顛覆,生活方式正在發生重大改變,跨界整合已成基本趨勢,創新技術影響未來發展,創業者應透過變革看到其背後的發展機遇,找準“風口”,充分借力。

  第二,尋找標桿,目標明確,成功地“順風而起”還需要樹立標桿。標桿的明確,能夠讓企業的目標與方向更加的明確。

  第三,凝聚團隊,激勵到位。

  第四,互惠無私,貴人相助。有價值的人脈圈對創業者非常重要,創業者要維護一個有效的社交網路,更需維持個人的和企業的良好聲譽。

  第五,勇於創新,與時俱進。新時代的創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很多時候“怎麼做往往比做什麼”更重要。在創業領域,這就是商業模式的選擇:創業者必須要考慮如何適應“供應生態圈”。任何一個産業都是一個生態圈,從上游到下游,供應鏈環環相扣,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如何在這個生態圈中佔有重要一環,注重商業模式的整合,就顯得至關重要。

  王安宇:第一,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第二,搭建合理的團隊;第三,學習一些商業知識,了解所選創業領域的商業發展趨勢;第四,如果在創業之初,就能夠設計恰當的商業模式,就更好了;第五,如果在創業之初,就能夠考慮退出問題,就更好了。

  記者: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情懷”。對年輕創業者來説,情懷可能也決定了最終能走多遠。在您看來,年輕人創業應該有怎樣的情懷?

  陸雄文:我想引用一句話。復旦大學老校友、也是協助馬相伯先生創立復旦公學的主要助手于右任先生曾説:“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因此,年輕人雖以一己之力參與社會分工,但在不遠的將來應率領團隊、群體、組織參與和推動社會發展的進程、啟迪思維、指引方向,始終以“天下”為己任,始終秉持改善國家、改變世界的擔當、能力和決心。

  王安宇:套用一句歌詞,再不創業就老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