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車間裏的技術“博士”

  • 發佈時間:2014-08-31 03:34: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人説等到明天再來修理也不遲,但我覺得“明天還是要做,不如提前做好,還睡得踏實。”

  18歲進入企業車間,從學徒、技術員、班長、工段長、生産廠長助理,到今天的生産廠長。26年來,我從未離開過生産一線,始終忙碌于機械之間,致力於技術鑽研。

  我有個“絕活”,只要是我操作的機器,無論出現什麼毛病,都難逃我的“火眼金睛”,因此同事們都稱我為車間裏的技術“博士”。我覺得,只要腳踏實地,平凡也能創造奇跡。

  1988年,我18歲,高中還沒有畢業,可面對貧寒的家境,不得不離開校園,經父親託人到化肥廠當車間維修工。1993年,化肥廠因故停産。我轉入巨寧森工集團從事車間維修工,從此與板材加工機械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工人,技術是最大的本錢。”2003年,巨寧公司剛涉足地板加工,從德國進口的設備運作沒多久就出現大問題:地板拼裝時高低差足有0.2毫米,不平整也不美觀。憑著對機械的直覺,我認為問題出在地板開槽線上。可若是到國外進口新設備起碼要7萬元,還要等好長一段時間。我天天盯著運轉的機械冥思苦想,辦法終於想出來了,我們到當地一個設備加工廠只花了2000元做了一個零件,將高低差降到了0.005mm,不僅省了錢,而且達到了國標。

  “技術同樣是企業的生命力。”2005年,我擔任地板分廠生産助理,總覺得生産線出板速度不夠快,影響工作進程,也影響員工收入。在仔細研究了進口設備的運作機理後,我大膽地做出將地板壓貼和開槽工序單機實行連線生産,這個嘗試讓原來一個班不到300平方米的産量,翻了3番,至今仍在沿用,為公司增加了3000萬元收入。

  巨寧森工是板材企業,車間內粉塵多是不可避免的。2007年,我經過反覆觀察後,帶領員工對地板加工設備吸塵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改進吸塵管道、加強密封性、改良送風系統……功夫沒有白費,車間內粉塵明顯減少。如今,這個技術已在行業內廣為應用。

  前年,公司引進的新設備,出産的第一批竹地板出現黃板問題,我判斷這是溫度控制出了問題,改整車烘乾為層層烘乾,並把烘乾溫度降低了20℃,問題迎刃而解。

  不久前,我帶領的技術團隊又研發出來低耗能疏解機,這項技術改造僅花費了6萬元,替代的卻是市價80萬元的高耗能疏解機。

  無數次類似的“小小創新”,給企業帶來巨大財富。解決木紋低偏色問題、解決幹花難題、節能降耗……公司的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有我的身影。我感到最驕傲的就是和幾位同事一起改進了廠裏的一台機器,並申請了國家專利。

  因為工作出色,我成了生産廠長,有了一間寬敞的辦公室,但我認為車間才是最好的辦公室。“最早進車間、最晚離開車間……”大家都説,我長期這樣做非常不容易,可是我只是想把事情做好,犧牲點個人時間算不了什麼。

  在生産車間,至今還流傳一個“笑話”:那時,生産基地剛創建,我作為業務骨幹,天天吃住在廠裏。妻子陳彩虹雖然知道我很忙,但也想不到會忙到“以廠為家”的地步,回家見不到人,打手機沒人接,一氣之下滿車間找人也沒見著,正準備大發脾氣時,正好看見我滿臉灰塵地從設備旁探出頭來,怒氣頓時化作滿眼的心疼。

  去年底,車間新開一條生産線,新設備才生産30多個小時就停擺了,請專家來看、請設備廠商來查,一天下來都不知道究竟,大家只好散了回家休息。躺在床上,我滿腦子都是設備問題,睡覺時突然來了靈感,覺得很可能是地板上的膠凝住了刀背,我立即趕到車間迅速清理刀上膠斑,再開機器果然正常運轉了起來,這時已經是淩晨2點多了。有人説等到明天再來修理也不遲,但我覺得“明天還是要做,不如提前做好,還睡得踏實。”

  如今,在我的影響下,巨寧森工公司員工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日漸濃厚。連續12年,公司每年上繳稅收都達到1000多萬元,我也因此榮獲全國勞模,並光榮地當選為十八大代表。

  竹是可再生資源,生産週期短,力學性能超過木材,不破壞生態環境,是公認的綠色産品。我們咸寧竹資源豐富,楠竹面積170余萬畝,成熟立竹量約3544萬支,佔到全省竹資源的80%以上。我認為,包括竹産業的發展還是要靠科技創新,走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集群化的發展路子。希望在咸寧發展竹産業的道路上,我能貢獻自己的力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