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生命書寫大愛

  • 發佈時間:2014-08-30 06:47: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書記走了兩年了,可是感覺他一天都沒有離開過我們,沒有離開過阿裏。”阿裏噶爾縣扎西崗鄉典角村村民嘎瑪次仁説。

  嘎瑪次仁口中的“張書記”是陜西省第六批援藏幹部、噶爾縣原縣委書記張宇。2012年8月22日,正當第六批援藏工作收穫成果的第三個年頭,44歲的張宇卻因突發心腦血管疾病不幸逝世,他用青春年華兌現了“以孔繁森同志為榜樣、視阿裏為第二故鄉”的錚錚誓言,也將對噶爾人民的熱愛留在了象雄故里、獅泉河畔。

  兩年過去了,當我們再次來到張宇曾經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張宇依然活在噶爾人民心裏。如今,典角村22戶村民搬進了新居,噶爾縣群眾吃上了自己産的大棚蔬菜,出入獅泉河鎮的景觀大道綠意盎然,這些都是張宇留給噶爾、留給阿裏的印跡。

  2010年6月,張宇來到阿裏履新之初,還沒有克服高原反應的不適,就立刻投入到下鄉摸底調研工作當中。2個月時間,他走遍全縣各個鄉鎮、村組,與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和群眾深入溝通、交換意見,全面掌握了噶爾縣的基本情況和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建設藏西中心城市、阿裏經濟強縣、邊境模範縣”的目標。

  “一定要在3年時間裏讓噶爾縣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明顯進步”。張宇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他首先從關乎群眾生計的牧業入手,開展了人工種草,噶爾縣從陜西引進紫花苜蓿並試種成功,第一年人工種植面積就達7000畝。

  如今,站在昆莎鄉遠望一望無際的紫花苜蓿地,當年負責紫花苜蓿種植的噶爾縣林業局局長韓俊文感慨萬千,“張書記每到一處都要給老百姓宣傳種植紫花苜蓿的好處,正是因為他力抓種植,噶爾的人工種草工作和牧業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為了讓噶爾群眾吃上新鮮蔬菜,張宇又提出建設以蔬菜大棚為核心的高效農業示範園。“那時沒有錢,可是張書記認準的事就是要幹成。”現任噶爾縣委書記,陜西第六批轉為第七批的援藏幹部程文傑説。為了建設高標準的大棚,張宇安排程文傑回陜西楊淩考察,最終把楊淩的經驗搬到了海拔4300米的高原小縣。

  如今,佔地面積達400多畝的高效農業示範園一期、二期相繼建成,示範園不僅種出了常見的蔬菜,還種出了瓜果,當地蔬果的價格大大降低。

  由於地處高海拔區域,阿裏缺氧缺綠,生態環境脆弱。為了改善阿裏的生態環境,張宇決定種樹,並親自指揮建設獅泉河鎮的景觀大道,帶領阿裏群眾最終植樹造林面積達3700畝,有效地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提高了獅泉河鎮的空氣含氧量。

  張宇生前曾説過,“要把噶爾當故鄉,把噶爾人民當作親人,樸樸實實做兒女,認認真真做工作。”他的心中,時時裝著對噶爾的愛。在張宇擔任縣委書記的兩年時間裏,噶爾縣民生工作穩步推進,累計發放醫療、養老等各類補助300多萬元,投資577萬元完成了校舍維修工程,基礎教育入學率達97%以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