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感受:援藏之“暖”點染高原大地

  • 發佈時間:2014-08-27 01:31:5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光如梭,轉眼間,對口援藏已走過20個春秋。援藏帶來的變遷之美,輕輕流淌進西藏各界群眾心裏,聽,他們正敞開心扉訴説身邊的點滴變化和對未來的期許。

   牧民索朗旦增:“你看這滿眼的苜蓿長得多好,牛羊再不愁過冬了”

  再過一個月,藏西阿裏噶爾縣昆莎鄉就要進入冬季。這裡草場稀疏依舊,可56歲的牧民索朗旦增和村民們卻一點也不愁。

  過去靠天放牧時的牲畜“夏肥、秋瘦、冬死”已成為歷史。

  是陜西省援藏幹部讓昔日的戈壁變了樣:採用覆膜技術試種,打破了海拔4000米以上不能種苜蓿的“定論”。

  “我們靠放牧為生,飼草很重要,這一點援藏幹部心裏清楚。”索朗旦增望著眼前數百畝苜蓿説,“1畝地年産2500公斤草,相當於100畝天然草場的飼草量。”

  “苜蓿收割後扎捆儲藏,牲畜過冬就不愁沒吃的了。種苜蓿還能防風沙,以前我從沒見過這麼一大片綠色牧草!”他説,“這些,都是托援藏幹部的福,我們真心感謝他們。”

   年輕媽媽次仁卓嘎:“縣醫院專業的婦産科,送來健康寶寶的哭聲”

  家住西藏堆龍德慶縣的次仁卓嘎是一名公務員,今年剛滿28歲的她,3個月前像縣裏無數待産媽媽一樣,在醫院順利産下寶寶。

  “過去,縣人民醫院醫療水準有限,一些孕婦不得不按傳統習慣在家生産。”卓嘎説,“現在縣醫院的婦産科很專業,去過的姐妹們都説好,我在醫院生産時,家人一點不擔心。”

  卓嘎家的這份安心,源自北京援藏醫生的幫助:除了開展專業診療,還為醫院提供業務指導,如今婦産科不少人能熟練操作剖宮産手術,鄉村一級也建立了高危産婦名單。

  “我是受益者,所以希望這些高水準的援藏醫生多來一些,幫助我的家鄉醫院和醫生提高醫療條件和水準。這樣,再有鄉親生病就不用往拉薩甚至內地跑了。”她説。

   非遺傳承人次仁群宗:“文化傳承下來了,錢袋子也滿了”

  西藏山南錯那縣勒布新村門巴族女子次仁群宗已年近五旬,她是遠近聞名的演唱薩瑪酒歌的“金嗓子”,也是西藏眾多非遺傳承人因援藏而解決傳承問題的受益者之一。

  次仁群宗説,前些年,安徽援藏幹部協調文化部門籌措資金,找到府幫自己收徒傳藝,還找專人寫具有門巴特色的歌詞,讓人們按門巴語言和古曲演唱。

  每當遊客來村裏旅遊,援藏幹部還拉他們來欣賞次仁群宗的絕技。歌酒聲樂中,次仁群宗打起文化牌,吃上旅遊飯,在傳播酒歌文化的同時,每年增收1萬元以上。

  “是援藏幹部幫我打開了思路,我這把嗓子才沒白費。”她説,“希望今後他們幫助我把歌聲帶下雪域高原,帶到內地甚至世界舞臺”。

   小學校長尼瑪次仁:“學校條件好,孩子們放假都不願回去”

  沿著318國道翻過米拉山進入拉薩,老遠就能看到江蘇南京援建墨竹工卡縣的希望小學。

  “從前教室就是一排土坯房,僅有的73名學生只能席地聽課。”校長尼瑪次仁説,1996年,學校盼來了第一批援藏教師,還用援藏資金蓋起了新教學樓。如今,在校生達705名,當地入學率100%。

  “過去學校條件差,有的學生家長不願送孩子來上學。現在,學校教學、住宿、伙食都很好,家長放心、滿意,孩子們連放假都不願回家去。”尼瑪次仁説,“我們的老師每年都去南京學習先進教學理念,也希望更多南京教師來任教,幫助我們學校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準。”

  水泥公司主任白瑪旺久:“我不僅就業了,也脫貧致富了”

  今年年初,35歲的白瑪旺久從一名水泥公司臨時工,升任粉磨車間主任,月工資也漲到1萬多元。

  白瑪旺久是西藏山南乃東縣結巴鄉人。2002年湖北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響應對口援藏號召,入駐他的家鄉,目前,已累計為當地低收入農牧民提供650個就業崗位。

  “我只有初中文化,剛到公司什麼也不會。十幾年來,援藏技術師傅手把手教我,公司還選派我去武漢培訓。如今,公司粉磨業務我可以獨當一面了。”白瑪旺久自豪地説。

  “現在我家蓋了新房,買了轎車,日子有滋有味。”他説,“要想致富,就要有平臺。要想成就事業,就要走出去開闊視野,練就真本領。”

  (新華社拉薩8月25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