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綠滿高原富藏家

  • 發佈時間:2014-08-20 06:06: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的阿裏,處處透出生機。沿著219國道前行,一大片鬱鬱蔥蔥的“綠色”撲面而來,給阿裏的壯美平添了不少姿色。然而,就在10多年前,這裡可不是這樣。荒灘戈壁、一颳風黃沙漫天是當地村民的記憶。

  從荒灘戈壁到綠地的改變得益於陜西省的對口支援。

  2004年,在陜西第四批援藏幹部溫江城的協調爭取下,技術人員來了,50萬元啟動資金也到位了。從此,阿裏噶爾縣人工種草的嘗試開始了。

  在海拔4000米以上種草不容易。

  韓俊文是溫江城帶來的技術人員,剛到阿裏看到光禿禿的大山和土地,他傻眼了。為了確保種草成功,他克服初到高原的身體不適,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從平整土地、修整水渠、播種、灌水、施肥到後期管理,每一件事都親自做。終於,經過一年的試種,他摸清了高原草場的“習性”,把出苗率和産草量高、適應性強的紫花苜蓿作為重點種植和推廣的草種。

  “6畝紫花苜蓿可養奶牛一頭,1頭奶牛每天可産奶15斤到30斤,按每斤鮮奶市場價7元算,1頭奶牛年純收入上萬元。種草不僅能減少牧業發展對天然草場的依賴,有效保護當地生態環境,還能帶來可觀收入。”韓俊文説。

  當地牧民白瑪洛桑告訴記者,在陜西援藏工作隊的幫扶下,他家種了20畝草。“20畝草不僅夠自家的奶牛吃,每年冬天還能出售一部分。在海拔這麼高的地方生長,紫花苜蓿真是‘神草’啊!”

  陜西援藏工作隊的試種成功給阿裏人工種草提供了範例,阿裏地區開始在噶爾縣建立農牧業科技示範基地。如今,基地已經發展成為園區,不僅有成片成片的紫花苜蓿,還有沙棘等適合高原生長的樹種。截至2013年底,園區內各種植物總種植面積已達到1萬畝以上,每年可産鮮草上萬噸。如今,園區周圍綠草成茵、花香四溢,周邊百姓也主動把房屋建到園區旁。

  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日喀則地區的南木林縣。山東省第七批援藏幹部、南木林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鐘光文説,選育適合高原種植的樹種、進行配套水利建設、發酵農家肥、成立養護隊,從山東第五批援藏工作隊造林至今,山東援藏已為南木林縣雅江北岸生態示範區項目投入資金8000萬元。現在,園區已經完成人工造林1.5萬畝,人工種草5000畝。經過測算,今年沙塵天氣次數同比減少三分之一,氧氣含量提高5%、空氣濕度增加10%,成為當地有效的生態屏障。

  而今,“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早已成為援藏幹部們的共識。尤其是許多專業幹部的加入,讓環保産業發展步伐顯著加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西藏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江河、湖泊水質狀況保持良好,全區主要城鎮大氣環境品質整體保持優良,同時,經濟社會保持平穩發展,農牧民收入繼續快速增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