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呵護”小微文化企業成長
- 發佈時間:2014-08-26 09:20:49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過8年的發展,在重慶上清寺一個舊居民樓誕生的豬八戒網——這家曾經只有6名員工的小微企業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文化創意線上交易平臺。截至2014年7月底,豬八戒網聚集了1000萬文化創意人才,平臺累計交易額超過42億元。
近年來,類似豬八戒網這樣的小微文化企業發展迅猛。但與此同時,貸款融資難、經營管理相對落後、人才短缺等難題也在困擾著正在發展壯大的小微文化企業。在這一背景下,文化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上周在北京聯合發佈《關於大力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首次從國家部委層面發文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專家推算,小微文化企業的數量超過100萬家,該政策的出臺將使逾100萬家企業受益。“小微企業是文化産業發展的根基,也是大企業的搖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微企業有活力,宏觀經濟基石才健康,因此大力支援小微企業的發展,關乎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也是推動文化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面。”蘇州市文化創意産業聯合會會長湯鈺林説。
現狀:數量多、潛力大、層次不均
按照《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和當前文化産業發展實際情況,從業人員100人以下的文化企業屬於小微文化企業範圍,10人以下的為微型文化企業。
小微文化企業數量究竟有多大?據抽樣調查測算,目前我國小微文化企業的數量已佔到文化企業總數的80%以上,從業人員約佔文化産業從業人員總數的77%,實現增加值約佔文化産業增加值的60%。加上200多萬文化類的個體創業者、經營者、工作室,小微文化企業對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貢獻將大大高於這個比例。
自文化部文化産業司的消息,從廣東、重慶、河南、吉林等省市的調查情況來看,數量多、層次不均、發展空間大是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現狀。
以經濟較為發達的廣東省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省有小微文化企業近9萬家,從結構上看,代表新興文化産業、科技含量高且極具活力和潛力的創意設計、網路文化、動漫與遊戲業和數字文化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所佔比重也相當大,為45.55%;而屬於典型的傳統文化産業的演藝、娛樂、文化旅遊、工藝美術則佔有28.80%的份額。2013年,廣東省文化産業法人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呈現出現代産業特徵明顯、民營文化企業蓬勃發展、文化貿易增長迅速的特點。近9萬家小微文化企業在活躍市場、激發活力、促進創新、豐富供給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微文化企業的數量雖然多,但是層次不均。據河南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部分領域,文化企業初步呈現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趨勢,比如河南省鎮平縣玉雕在全國玉雕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僅擺件類産品就佔全國銷售量的70%。但是整體來説,小微文化企業普遍具有“低、小、弱”的特點,多數企業處於産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産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規模偏小,實力偏弱,在與大中型企業同臺競爭時往往處於劣勢。
儘管如此,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空間還是被大家廣泛看好,因為文化産業自身的內涵和外延豐富,如科技、旅遊等結合的空間廣闊,上下游的産業鏈可以無限拓展,作為朝陽産業,其潛力無限。
多舉措為小微文化企業“雪中送炭”
北京三浦靈狐動畫設計公司是國內一家專業的動畫公司,在談起當初的融資問題時,公司董事長陳功了不禁感嘆:“2008年我以商標權作抵押取得200萬元貸款,當時感覺創作公司融資真難。2010年,公司融資、創作都很難,不過幸運的是,趕上了‘北京市文化創意中小企業第一期集合票據’發行上市,成為這批集合票據發行企業的其中一家,獲得300萬元資金,投入動畫片《小馬過河》的品牌形象推廣,當年實現近兩千萬元的銷售額。”陳功了説,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資金四兩撥千斤,幫助三浦靈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近幾年,北京銀行先行先試,專注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截至目前,累計為近2000家文創企業提供800億元資金支援。北京銀行雖為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難做出了探索,但不可否認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依然存在。
文化部部長助理、文化産業司司長劉玉珠指出,《實施意見》為小微文化企業“雪中送炭”:強調以豐富金融産品、提高金融服務水準、充分發揮金融服務機構作用等為切入點,在鞏固和深化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合作的基礎上,促進銀企對接,積極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創新面向小微文化企業的金融服務,並大力支援債券融資、小額貸款、股權投資、金融仲介服務等項目的發展,不斷改善小微文化企業的融資環境。
《實施意見》重點在創新金融服務、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引導各類金融機構進一步增強産品和服務的針對性,不斷提高服務小微文化企業的水準。同時,加大財政支援力度、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等方面的具體措施,既強調將現有財稅政策落到實處,又在支援形式上有所創新和突破。
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副巡視員施俊玲介紹,《實施意見》的制定建立在深入調研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現狀和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基礎上,前後歷時兩年多,從增強小微文化企業的創新能力、打造良好發展環境、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完善財稅支援政策、提高公共服務水準等方面,多措並舉,促進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財政助力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財政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促進産業進步方面一直是要到位而不缺位,當然更不能越位。
“2014年7.07億財政貸款貼息,預計要撬動金融資本800多億進入小微文化企業。”財政部文資辦主任王家新透露,下一步將進一步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帶動金融資本進入小微文化企業。
王家新説,從財政角度來看,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確實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援才能解題、破局。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面臨如下困難:一是目前國有的小微文化企業往往是由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轉制而來的,離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尚有一段距離,需要扶開工,送一程;二是在金融支援方面,小微企業抵押物缺乏、無形資産價值不高、轉型升級困難等方面的問題表現得更為突出,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援;三是之前政府政策扶持更多的考慮是以點帶面,是通過支援大型的國有骨幹文化企業帶動全行業的發展。
他表示,在推動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方面,也要充分運用文化金融扶持計劃,對符合條件的小微文化企業,在貸款貼息、保費補貼等方面繼續予以支援,以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撬動作用。同時,考慮小微文化企業高風險、高收益的特性,應積極引導風險投資、股權資本進入小微文化企業。“目前中央財政引導的股權資金在中央層面主要是中國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在地方層面有江蘇的紫金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和湖南的文旅文化投資基金,可以以此為抓手,幫助小微文化企業得到發展。”
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是中央財政支援文化産業發展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但是根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在申報中對於企業的凈資産、經營年限等都有一定要求,這確實是一些小微文化企業難以逾越的門檻。同時對於規模過小的小微文化企業,財政資金的撥付下達包括執行中的監管也都比較困難。“在專項資金管理的框架內,找出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的途徑和方式,以保障財政資金的安全,安排規範、有效和安全,是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認為,財稅和融資方面的相關政策已經開始強化和延伸。按照此前文化産業專項資金的門檻支援,有的企業根本就納入不到支援範圍,有的勉強進來了,支援的量也非常低,這次專門提到要放低門檻,非常有利於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
湯鈺林介紹,對小微企業的發展,蘇州市這幾年也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建立了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市縣兩級共安排了3億多文化産業引導資金,重點對小微企業進行發展引導和項目扶持;還建立了風險補償機制,設立“文貸通”,由財政專門安排專項資金,與擔保公司合作,放大貸款的盤子,為小微文化企業進行融資擔保;建立了文投基金,對前景好的企業和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支援,等到企業成功以後,再退出。在人才建設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對文化企業或者蘇州市領軍文化企業人才進行補助,一次給予30萬、50萬安家補貼,100萬的項目資助。
如何激發更多的創造活力
網際網路時代,催生新的生活方式和産業業態,給很多年輕人帶來創業機會,也催生了一批小微文化企業。
范周認為,現在全國本科高校有1000多所,將近3000萬人,僅今年畢業生就有720萬人。這是小微企業的主要人才來源,而且高校都有科技園和一批圍繞周圍的學生創業大軍,這也是創新不竭的動力。
針對小微文化企業專業人才普遍缺乏的狀況,《實施意見》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行業協會、小微文化企業創業載體和社會教育服務機構參與到對小微文化企業經營者和創業者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中,提出建設網路課堂等措施,並明確要求打破文化人才職稱評定的體制壁壘,逐步建立面向社會文化藝術人才開放的職稱評定制度,為小微文化企業自身培養並留住優秀人才創造條件。
范周注意到,《實施意見》的一個亮點就是首次將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與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結合起來,明確要求完善相關扶持措施,鼓勵小微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和政府採購。這樣,在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同時,也將為小微文化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激發更多的創造活力。
“蘇州的實踐證明,多項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支援了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瓶頸無法突破,缺少頂層設計的支撐,比如對智慧財産權的評估問題、金融産品的創新問題、社會氛圍的營造等等。”湯鈺林説。
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胡振國表示,針對如何把現在的財政手段用得更好這一問題,建議國家層面把宣傳部門和文化部門的這筆專項扶持資金整合作為撬動資金,跟銀行對接,作為擔保風險資金,就可以放大到1—5倍,這就是一個蓄水池。
“其實就是把這個扶持資金轉化為擔保風險資金,就放在池子裏,不要把它花掉,跟銀行的資金進行對接;銀行給小微文化企業提供擔保,也沒法評估,建立一個中間機構對它進行評估,評估認為可以貸,政府提供擔保,就可以貸了,萬一齣現一點風險的話,這筆資金可以進行補償,實際上這個風險是很低的,這就可以破解小微文化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需要一批‘頂天立地’的骨幹文化企業,更需要‘鋪天蓋地’的一大批小微文化企業。”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強調,一定要更加關注和支援小微文化企業這些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草根族”“微力量”,進一步激發其發展的內生動力,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産力,希望小微文化企業繁星點點、星光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