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既要“頂天立地”的骨幹,更要“鋪天蓋地”的草根——文化部部長蔡武談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 發佈時間:2014-08-19 18:19: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周瑋)我國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現狀如何?在文化市場中有著怎樣的地位?三部委在這個時點聯合出手扶持將在多大程度上促進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結合19日發佈的《關於大力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化部部長蔡武針對這些問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進行深入闡釋。

  ?小微文化企業佔據八成 發展既要“頂天立地”更要“鋪天蓋地”

  “小微文化企業是實現我國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蔡武説。

  他列舉了一組數字:據抽樣調查測算,目前我國小微文化企業的數量已佔到文化企業總數的80%以上,從業人員約佔到文化産業從業人員總數的77%,實現增加值約佔文化産業增加值的60%。如果加上測算範圍之外的200多萬文化類的個體創業者、經營者、工作室,小微文化企業對我國文化産業發展的貢獻還將大大高於這個比例。

  “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豐富了文化産品和服務的供給,促進了文化市場的活躍與繁榮,激發了文化産業發展活力,擴大了文化領域就業,對於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蔡武説,“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需要一批‘頂天立地’的骨幹文化企業,更需要‘鋪天蓋地’的一大批小微文化企業。”

  滿足群眾多樣文化需求 “草根族”“微力量”具創新活力

  在蔡武看來,小微文化企業數量多、個體小,活躍在文化産業中市場競爭最為充分的領域,對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把握更為敏銳,能夠從市場變化中及時發現商機,創造出新的文化産品甚至是文化消費、服務的模式與業態,形成自身的獨特競爭優勢。

  “可以説,小微文化企業是我國文化領域最具創新活力的群體,推動了文化産品內容、文化表現形式、文化傳播方式、文化服務模式等方面的創新。”蔡武説,我們要更加關注和支援小微文化企業這些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草根族”、“微力量”,進一步激發其發展的內生動力,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産力。

  保持中國文化多樣性 文化産品走近千萬消費者

  我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這也是中國文化最具魅力的特徵。蔡武指出,小微文化企業活躍在我國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在保護和發展文化多樣性上發揮了有別於政府、社會組織及骨幹文化企業的重要作用。

  “大量的傳統藝術、技藝和現代的文化創意,通過一個個小微文化企業創造出的千姿百態的文化産品走向市場,走近千千萬萬消費者。”蔡武説,“反過來,文化多樣性也為小微文化企業的差異化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創業門檻低限制條件少 為文化創業者圓夢搭臺

  小微文化企業由於創業門檻低、限制條件少、吸納就業能力強,成為廣大心有創意但條件有限的創業者實現夢想的理想選擇,也為願意從事文化産業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

  “中國夢充滿想像,得其大可兼其小,見其小可觀其大,大力發展小微文化企業就是實現中國夢的一項具體行動。”蔡武説,“我想,有了一大批小微文化企業的茁壯成長,就能夠很好地幫助廣大文化創業者追夢尋夢、築夢圓夢,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

  落實三中全會部署,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支援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要求。“三部門制定出臺的這一意見,對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做了全面安排部署。這是在國家部委層面上,首次發文對支援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工作進行專門部署。”蔡武説。

  “意見的出臺,只是支援小微文化企業工作的起點。”蔡武説,要使廣大小微文化企業真正得到實惠,關鍵要看各項政策措施能不能真正得到落實。

  蔡武強調,小微文化企業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靠企業自身。文化部將加強對小微文化企業的宣傳組織和引導幫扶,做好公共服務,營造好創業環境,激發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提高其經營管理水準,讓廣大文化創業者能夠通過自身的奮鬥實現價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