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土地財政“大審計”背後的“小期盼”

  • 發佈時間:2014-08-20 01:0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吳睿鶇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首次對全國土地財政“家底”的大審計將於近日開始,兩個月後,審計報告將披露各地土地領域的權力尋租和腐敗現象。這將是首次全國性土地管理工作審計,其中土地出讓金的問題最為民眾所關注,大審計被寄予醫治地方“土地財政”的期望。(《山東商報》)

  土地財政“大審計”的新聞出籠後,多數普通百姓不但對之寄予厚望,而且對“大審計”背後還有四個“小期盼”:首先,“大審計”要做到“大公開”和“大透明”。筆者期望,這次波及全國的“大審計”,應當做到公開透明,通過當地網路與電視等載體公佈審計進程與結果,這不僅有利於公眾監督,也有助於審計人員不搞暗箱操作。

  其次,此次“大審計”要掀起審計風暴,揪出一批土地“大老虎”。根據此前中央巡視組的反饋情況和各地方的整改通報看,在前三輪被巡視的21個省份中,有20個省份發現了房地産業腐敗,佔比達95%。所以,希望此次“大審計”不能徒有虛名。

  第三,土地出讓金用途之謎應解開。現在只知道土地出讓金“取之於農,而用之於城”,城市變得日新月異,農村依然破舊不堪;土地出讓金成為地方政府打造面子工程的腐敗資金賬戶。政府收取土地出讓金的最終目標是為公眾謀福利,造福于百姓,如果土地出讓金在使用上不能做到公正、公開和透明,甚至還用於行政開支和腐敗消費,那麼就違背了“取之於地、用之於農”的宗旨。因此,對這次“大審計”過程中土地出讓金的“用途”,人們寄予很高期望。

  最後,找到打開治理土地財政大門的“金鑰匙”。筆者以為,地方政府之所以對土地財政“情有獨鍾”,根源在財權與事權的嚴重不相匹配,用比較通俗的話講,地方政府的事多而錢少,因而才對“第二財政”戀戀不捨。由此看來,要想破解地方政府與土地財政這個死結,惟有動用財稅之茅,來攻以地生財之盾。具體點講,國家站在財稅的視角來理順中央與地方財稅與事權,加快費改稅的進程,啟動稅收制度變革,使地方政府擁有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權,從而回歸到市場監督者和守夜人的本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