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枯黃農田中的“油綠色”

  • 發佈時間:2014-08-20 01:00:1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王猛 齊海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與周圍農田葉面枯黃不同,吉林省長嶺縣長嶺鎮馬蓮村農民任秀文的農田生機勃勃。抱著膀等著秋收的任秀文給大家講起了抗旱“滴答經”。

  原來任秀文家的農田去年秋季安裝了滴灌設備,在他的眼裏澆灌一遍農田變成了“滴答”一遍。“春天播種後看著旱了,‘滴答’一遍,出苗後‘滴答’一遍,最近又‘滴答’一遍,這莊稼長得就是跟別人家不一樣。”任秀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在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吉林省,多個産糧大縣正遭遇1951年以來最嚴重乾旱,部分地塊絕收。作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之一,長嶺縣旱災面積已達130萬畝,佔旱田播種面積的26.3%,成災面積為110萬畝,佔旱田播種面積的22.2%。乾旱較嚴重的農田玉米株高才1米左右,多數葉片已經枯死,並且沒有出穗。

  看著周圍地塊農田枯萎發黃,任秀文心裏非常難受。“這個時候正是玉米抽雄、灌漿關鍵時期,也是需水最旺盛時期,這個時候缺水將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髮育,最終影響糧食産量。”他説,我們這裡安裝的滴灌設備今年可是“借力”不少,咱們家的地就沒有旱過。

  長嶺鎮副鎮長王娜拍著任秀文的肩膀説:“別忘了這套設備需要八九萬元,是國家無償給你們合作社安裝的。”一台設備能夠灌溉七八公頃農田,任秀文所在合作社的130公頃農田裏安裝了15套這樣的滴灌設備。

  有了滴灌設備,再也不是親戚朋友齊上陣的大水漫灌農田了。“這130公頃玉米也就需要七八個人,兩個人一眼井,很輕鬆地就能把地澆灌完。”任秀文説,“壟溝濕一半就行了,不僅澆灌品質好,還能節水。”

  不過,任秀文説,一家一戶可安不起這樣的設備,需要大家聯合起來,土地集中起來,先進的設備才能真正發揮作用。瞅著豎立在機井前的電線桿,他告訴記者,“滴答”一公頃農田用電成本是200至300元,而用柴油一公頃需要800至1000元。

  長嶺縣農業局副局長孫德峰告訴記者,大家都希望“滴滴答答”就能抗旱,但這需要土地流轉及農田基礎設施的巨大投入,同時農村灌溉水源井的“柴改電”也應提上日程。“要是都像任秀文這樣看到旱了就‘滴答’一遍,咱們的糧食産量才能真正的高産穩産”。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全國産糧十強縣農安縣採訪時發現,當地多個鄉鎮旱情嚴重,其中楊樹林鄉牛尾巴山村全村玉米田多數絕收。而在吉林省裕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所屬的玉米田,記者幾乎看不到旱災所帶來的影響。

  農安縣柴崗農民李文龍今年種植10公頃玉米。7月以來旱情逐漸加劇,但他家的玉米田長勢良好。“在合作社技術人員指導下,我家今年施用的利用生物有機肥,並通過秋整地秋施肥辦法,保證土壤中的水分不流失。”李文龍説,“不僅沒受到當地旱情影響,反而有增産可能。”

  在農安鎮曹家崗村,華清國種植的5公頃玉米基本未受旱情影響,在滿目枯黃的旱田中表現突出。李文龍告訴記者,2009年加入合作社以來,糧食産糧逐年提高。2013年每公頃玉米産糧超過2.8萬斤,明顯高於周邊地塊。

  成立於2009年的吉林省裕豐合作社現有社員5000戶,服務面積超過5000公頃。合作社理事長徐國臣説,針對當地現有耕種模式和現階段農民對科學種田認知程度偏低的現狀,合作社專門聘請7名專職農藝師每日到田間對農民進行現場指導。

  目前在東北基層農村,除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宣傳農業科技以外,農業合作組織逐漸成為農業科技宣傳主力。

  與農業打了30年交道的徐國臣説,今年合作社指導農民深施肥,使作物根系充分吸收土壤保水層中的水分,所以合作社受旱情影響很小。“此外,利用大型免耕技術播種、合理施用生物菌肥提高有機質等方法對抗旱增産也很明顯。”徐國臣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