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府花錢,如何能讓群眾真心“點讚”

  • 發佈時間:2014-08-15 19:32:01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家書屋建起來了,可一年也沒幾個人來看,書屋使用效率很低;為一個村花大力氣修條路,可這個村常住人口不到百人……一邊是錢不夠用,一邊是大量資金被浪費。半月談記者近期調研發現,由於缺乏後期的績效評估,許多時候政府花錢並沒有發揮其作用。

  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表示,2014年,審計部門將通過加強行政成本審計、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和績效審計等,對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民生項目的不作為,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低下等問題進行追責、問責。

  全面推進績效評價改變“重績輕效”

  專家認為,在經濟增長出現不確定性前景、又要不斷提高公眾福利水準的情況下,財政資金尤其是民生資金的使用應該更加精細,效率為先。應以結果為導向,建立全流程項目化績效評估體系。

  上世紀90年代,西方主要國家已經力推績效預算,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馬來西亞等也嘗試構建績效預算,著力構建以支出結果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花儘量少的資金,辦儘量多的事。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由人大、監察、審計、財政等多方組成了聯合績效問責小組,對50萬元以上項目全程追效,並按5%的比例隨機抽取,進行績效調查。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國賢説,績效評價應改變“重績輕效”現狀,以結果為導向,從較側重技術、工程和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向側重效益指標靠攏。

  馬國賢説,我國雖然出臺了績效管理相關規定,但操作性較差,缺乏上位法。從全國看,績效評價在中央和省本級層面普及度較高,但主要用錢的市縣政府卻很薄弱,在中西部一些地方甚至是空白。雖然績效評價開展了10餘年,但從全國看,納入績效評價的資金僅約佔預算資金的20%—30%。

  基層評價人員普遍陷入有心無力的尷尬局面。我國一個縣就有上千個項目,沒有足夠的人力、財力用於績效評估。記者在山東省一個地級市調研發現,市級財政投資評審中心有15個編制,而縣級只有四五個人,需要對立項、事中、事後等進行評審,工作量大的只能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仲介進行評審。

  全流程公開陽光監督減少“累評累犯”

  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張京文建議,應加強地方人大參與評估的力量,尤其是通曉預算的專家,形成專業性隊伍,同時延長人大代表審核預算的時間,增加質詢和監督的力量。

  財政部財科所相關專家認為,可以通過項目實施健全政府、部門、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數據庫,收集行業標準、歷史標準、計劃標準以及經驗標準等,逐年增加、不斷更新,形成一個不斷擴充、資源共用的績效評價標準庫。應針對所有財政性資金涉及的重點項目,收集立項、決策、建設、竣工等項目全過程的相關經濟技術指標和數據資料等。

  專家介紹,目前績效評價結果採用率低,“累評累犯”突出,離“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要求甚遠。因此應立法規定績效評價結果的資訊公開,將預算資訊公開的基本要求在預演算法中列示,以國務院令的形式制定預算資訊公開具體實施條例或辦法,減少預算公開的法律障礙。

  “資訊不透明,評價結果就不會影響官員升遷,也就無人重視。”馬國賢説,應按照資訊公開條例要求,下決心將績效評價結果納入資訊公開範圍。內容應包括評價過程、主要結論、問題、指標體系及建議資訊,並採用公示方式聽取各方意見,形成正式報告,向公眾和人大代表公開。

  同時,完善單位自評制度,建立信任度再評價制度。茍燕楠建議,在實施自評後,單位應將自己的評價結果,連同相關資料送財政部門,接受財政初審,並將評價結果公開。公眾提出疑問後,自評單位有責任作出解釋和回答,必要時應公開評價依據。財政部門在單位自評之後,由財政委派仲介機構核查數據資料,聘請專家對自評報告做出信任度再評價,通過核查和專家信任度打分,將自評納入規範體系。

  摘自半月談網,作者周琳、馮雷、陸文軍,8月14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