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融”資金門檻10萬元成常態

  • 發佈時間:2014-08-13 05:29:39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證券記者 胡春春

  日前有消息稱,某大型券商已將融資融券業務(下稱“兩融業務”)門檻降至5萬元。昨日,《金證券》記者摸底調查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券商兩融業務門檻已調降至10萬元。

  降低門檻已成行業趨勢,當原本高大上的土豪遊戲開始平民化後,將為券商帶來什麼?

  有券商將門檻降至5萬

  “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具有融資融券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證券(融資交易)或借入證券並賣出(融券交易)的行為。日前市場消息稱,某大型券商已將兩融業務門檻下調至5萬元。該券商內部文件披露,關於兩融業務門檻,申請日自然人客戶在公司普通賬戶資産餘額在人民幣10萬元以上(含10萬元)調整為5萬;機構客戶在公司託管資産餘額在人民幣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調整為10萬元以上(含10萬元),新標準自2014年8月7日起執行。

  《金證券》記者根據消息內容鎖定兩家大型券商,不過電話連線時,對方均給予了否認,並聲稱公司規定的兩融業務門檻為20萬元。

  門檻在10萬元最多

  昨日,《金證券》記者摸底發現,截至目前,中信證券兩融業務門檻最高,仍為50萬元;其次以申銀萬國、華泰證券等為代表,門檻為20萬元;而包括招商證券、國信證券、海通證券、安信證券、東吳證券等眾多券商已調整到10萬元。

  安信證券、海通證券兩融業務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公司從去年開始就將門檻調整到了10萬元,是不是繼續下調要根據市場的情況。而東吳證券相關人士坦言,由於市場傳言有同行將門檻降至5萬元,“已被吹風可能進一步下調”。

  記者還詢問了一部分小券商的情況,大多數表示門檻在10萬元,但也透露會根據實際業務靈活調整。

  事實上,早在兩融業務推出之初,證監會曾要求,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的投資者必須符合“資金門檻50萬元、需開戶交易18個月以上”這兩條標準。但是不到一年,券商紛紛降低兩融業務門檻。

  上海地區券商人士回憶,最初只是少數幾家券商將兩融門檻降至30萬元,且需開戶交易滿6個月。隨後不久,儘管券商們仍要求開戶交易應滿6個月,但是在資金門檻上的要求卻不盡相同。

  “以招商證券為例,從50萬降20萬,又從20萬降到10萬;而東吳證券則是從50萬降到30萬,又從30萬降到10萬。”該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説。

  進入“平民化”階段

  對於兩融業務門檻下調的情況,各家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有著不同的看法。

  有券商表示,兩融客戶基本來自各家券商的存量客戶,能夠接受門檻設定在20萬元以上的客戶,才會對業務有需求,門檻低於20萬元更多的只是“噱頭”,對增加盈利沒有意義。

  另一家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則對《金證券》記者稱,監管部門最初設定50萬元的門檻,只是為了防範風險,現在創新業務中兩融業務最成熟,想要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當然應該滿足客戶的需求。“從適當性管理的角度,行業協會也是默許我們去嘗試的。”

  據了解,今年3月份監管層取消了開設兩融賬戶資産規模下限的窗口指導,這也意味著從監管的角度,兩融業務有了“平民化”的可能。

  兩融走平民路線要悠著點

  一直被視為“有錢人”遊戲的融資融券業務,正逐漸俯身走向平民路線。

  不管體量大小,各家券商均在創新和風控間尋找著盈利的平衡點。“放大杠桿、放大收益”成了券商宣傳兩融業務時最賣力的吆喝,然而,兩融交易火爆的背後,投資者盈利愈加兩極分化,特別是遭遇上市公司的突發事件後,“放大收益”很可能就變成了放大風險,僅去年就有兩起“黑天鵝事件”,廣匯股份和昌九生化的股價暴跌就讓融資客體味到了放大杠桿的殘酷。

  如今,在新入場的投資者還在學習遊戲規則、積累風險投資經驗時,又有券商把降低兩融門檻提上日程,聲稱僅需5萬元就可參與,若券商跟風習氣再起,粗略估算,這相當於向一半以上的投資者開放了兩融業務。雖説該業務降低門檻和保證金比例是大勢所趨,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參與其中能夠擺脫只能單邊做多不能做空的尷尬境地,但融資融券本身存在較大風險,大幅度降低門檻恐怕與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原則相悖。證券時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